题目详情

材料:

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和“观察鱼的呼吸”,小李老师通过五个班的教学实践对比发现,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时候难以成功。为此,他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①捆绑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捆绑鱼鳍,在实际操作中换成粗线、纱布条。

②用粗糙的薄木片代替轻的塑料片捆绑鱼的尾鳍。

③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捆绑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在实际实验中,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已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

④在观察鱼的呼吸实验中,用纱布轻轻包住鱼身,把墨汁或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来替代教材中介绍的方法:“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或墨水,把墨汁或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或墨水的流动情况”。

(1)小李老师改进实验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出初中生物实验优化的指导思想吗?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优化。 【参考答案】

(1)实验中用粗线、纱布条代替细线捆绑鱼鳍的原因是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

用粗糙的薄木片代替轻的塑料片捆绑鱼的尾鳍的原因:用薄塑料捆绑尾鳍.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捆绑的塑料片容易滑掉。用粗糙的薄木片捆绑效果较好,并且鱼也不易受到伤害。

实验改进的原因:改进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在观察鱼的呼吸实验中,改进的原因:按照教材的方法将墨汁滴在鱼口的前方,鱼马上就会游走,很难达到实验所预想的结果。

(2)初中生物实验优化的指导思想是:

①强调以实验为基础。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把实验当作学习生物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的习惯和思路。

②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知识和技能相统一。实验教学必须严格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精心选择并设计学生实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交代了“光合作用”的定义,之后通过介绍“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中科学家的探索思路。奠定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知识和方法基础。紧接着详细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化,然后联系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与光合作用对比,简述“化能合成作用”,完善自养生物的营养类型。

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目的要求:设计和制作不同组分的小生态瓶,尝试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实验原理: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均能够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其稳定性也不相同,持续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根据不同小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情况.来探索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复杂程度的关系。

材料用具:显微镜.大广口瓶若干。山坡阳面树下腐殖土若干。

操作过程:

1.取土样少许置于表面皿中,用镊子将其摊开,观察并拣出其中的土壤动植物,记录其种类和数量.

2.将该土样置于烧杯中,加少许水,充分搅拌经沉淀后,取一滴上清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取该土样置于不同广口瓶中,改变其中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广口瓶编号密封后,放在不同条件下。

4.定期取广口瓶内土样观察,记录其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状况。

讨论:

1.设计表格,将记录结果填入其中。

2.根据不同广口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

(1)根据实验的作用来看,本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实验

(2)简要说明这种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概述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教师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回答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查看答案
填空题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是 __________ 。该食物网再加上 __________ 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东北虎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特点。
(3)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4)图2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B表示东北虎的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东北虎的__________。
(5)东北地区保存有大面积森林,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__________ 。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仍有希望。

查看答案
填空题

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8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1)图A中,曲线b表示 __________。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 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 __________条。
(3)图C中①~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 阶段,图C中②一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 期。①和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 ;①和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