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请按所提供的教材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5)设计至少3个课堂提问。

(6)对教案中主要环节做出设计说明

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课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三大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学会如何鉴赏意象艺术并能运用美术专业术语赏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鉴赏与对比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的方法.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难点:清楚表达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意象艺术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

多媒体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两位观众在看到《马蒂斯夫人像》时的争论,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并分析:究竟什么是意象艺术,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意象艺术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作品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二)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与《鹌鹑图》。

学生欣赏图片并两两一组讨论“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呐喊》《星月夜》。并提出以下问题:

(一)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引导学生“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二)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三)鼓励学生大胆列举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

四、课堂延伸

(一)教师组织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二)展示评价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三)学生欣赏部分艺术大师的意象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