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介绍:《声音的录入与编辑》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的内容。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电脑音频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同时有个别学生掌握了声音录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声音的录制技巧、基本条件(硬件和软件)、编辑能力(对声音文件进行选取、删除、降噪、插入等操作)却知之甚少;而学生对灵活运用数字音频的能力具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掌握编辑音频文件的几种常用方法和技术,并希望知道有哪些常见的编辑声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 Edit等)。
根据上述学情.赵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拟采用的教学形式:活动课——创建“我的绕口令”(音频文件),集体参与评价与挑战。
拟采用的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设置任务—学习实践—交流评价—实践创新—总结引导。
拟采用的评价形式:自评、他评、互评、点评。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9分)
(2)简要说明需要准备哪些教学资源。(6分)
(3)为本节课设计教与学的活动。(20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描述录制声音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能通过选取、删除、降噪、插入等操作编辑声音文件。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选择适当的编辑声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 Edit等)进行声音的录入与保存;能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正确与合理运用编辑声音工具,体会并遵守与声音录制和编辑有关的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等。
(2)所需教学资源为:
①硬件环境——多媒体电脑教室。
②软件资源——相关工具软件,如录音机、GoldWave、Cool Edit、“绕口令”素材等。
(3)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