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弹力”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常见的形变.通
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弹力”一节的实验如下:
如图3.2—2,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图3.2—3弹簧发生形变后对小车有弹力的作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相关知识。
任务:(1)简述弹力的定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弹力”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发牛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的方向,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感悟;亲历体验
f课前每小组分发一根细钢丝,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绕制一个小弹簧。)(学生实验)用细钢丝绕制的小弹簧,轻轻地拉一拉或压一压,感受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同
时.手受到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 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 让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的存在,从而揭示课题《弹力》。(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形变。
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3.橡皮泥被捏成各种形状。
(小组讨论)上面的这些形变有什么特点:有的形变可以恢复原状,有的不可以恢复原状。
【结论】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让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现或观察到的一些形变,看看哪些是弹性形变,哪些是非弹性形变。
(播放视频):钓鱼时钓鱼杆的形变,皮球与地面接触时,网球与球拍接触时都有形变。观看视频.形成印象,物体的形变、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很实用,物理就在我身边,从而调动起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放大形变;突破难点
一本书放在桌子上,我们知道书本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本有支持力。
【提问】那么压力和支持力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会不会也像弹簧一样由于物体的形变而产生呢 若有,这个形变与弹簧、橡皮条的形变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猜想】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渗透微观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设计微小形变实验,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使墙上的光点移动很大的距离。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
用后都会发生形变的事实.
【体验】如图所示,用手压扁平瓶子半长轴的不同部位,以细线标记处为基准点,发现细管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通过观察液面的升降可以判断瓶子发生形变。请几个学生上台体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体会自然科学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真谛。
(演示实验)弹簧在较大的力作用下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不能恢复原状。引导得到原因,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是有条件的,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超过
一定的限度,即使撤去力的作用,也不会恢复原状,这种限度叫作弹性限度。从而说明.弹簧测力计不能称量过大的物体的原因。
【引出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像上面我们所熟知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就是最常见的几个弹力。
(三)分析类比:引出条件
(对比实验如图3.2—3)被拉长的弹簧使小车向右运动,处于原长的弹簧使小车保持静止.橡皮泥被小车压缩,放手后小车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力是矢量,弹力也是矢量,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体会弹力方向。
(演示实验)a.书本(装水气球)与桌面(纤维板)间相互挤压,并让学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加括号的内容)。
b.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用水气球替代灯泡,用橡皮筋代替电线)与电线的相百柿伸一
【结论】弹力是由于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书与桌面、电线与电灯的形变情况,用直观性降低学习的台阶。
(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