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下面是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望远镜”部分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吗

学生们:用过!

老师:想知道望远镜为什么能“望远”吗

学生们:想!

老师.大家看大屏幕(见图9).这就是两种常见望远镜的结构图。

学生甲:老师.看不懂。

老师: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同学们.你们每人桌上都有两个放大镜.现在你们可以用这两个放大镜模拟一下望远镜。

学生乙:老师.怎么模拟呀

老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示意图

(图10),大家现在拿起这两个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放大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清楚为止。同学们纷纷动手做了起来。

老师:大家观察远处的景物,有什么发现

学生乙:(兴奋地说)老师,我会做望远镜了。第一个放大镜相当于物镜,第二个放大镜相当于目镜。

老师:很好!

学生甲:老师,放大镜的作用不是放大的吗我用放大镜看物体怎么是缩小的呀

老师:让大家用两个放大镜做望远镜,你怎么不按要求做.只用一个放大镜呢按我说的做!要同时用两个放大镜观察。

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用两个放大镜能做成望远镜吗下面我们用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问题:

(1)对该课堂实录片段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评述。

(2)用透镜成像规律说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为什么会成缩小的像。

(3)设计一个用透镜成像规律解释望远镜成像原理的教学片段。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优点:在导入的过程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使用过望远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进行探究。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出示两种望远镜的图片以及模拟望远镜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望远镜,这种教学方有助于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不强,出示了图片之后学生看不懂,缺少必要的讲解,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提问和对实验的指导,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实验。

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提出之后,教师没有耐心地解答,而是灌输式的让学生按照要求来做,缺少对于学生的引导,没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不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设凸透镜的物距为u,像距为v,焦距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

物像分布在透镜两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如图所示: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3)师:同学们,为什么借助望远镜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呢大家想不想一起来探究下

生:想!

师:大家先拿出一个准备好的放大镜,试着看远处的物体,眼睛离放大镜近一些,能看见怎样的像,大家行动起来吧。

生:…….

师:大家都观察到了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不同于观察近距离物体时的放大的像。其实这就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生:哇!原来是这样的。

师:大家再拿起另外一个放大镜,一个可以离眼睛近一些,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看能否观察到清晰的像像有什么特点

生:……

师:根据同学们的操作和回答,大家基本上能观察到清晰正立的实像,其实这就是望远镜的最简单的原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原理图: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师:大家回想我们前面学过的透镜的成像规律,为什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两个就是正立的实像大家分小组讨论下。

组:根据前面的学习,当物距u>2f1,物像分布在透镜两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加上一个透镜后,若以发f2<u<2f2,则之前倒立的实像就可以成为正立的实像。

师:这组同学的回答很好,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