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 引出“地球公转”的教学。

材料二在讲授“地球公转”前,一上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

材料三在讲授“洋流”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37天,而他在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20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 通过今天“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材料四“生活”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1)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10分)

(2)运用“生活”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10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材料一使用了复习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材料二使用了演练导入,通过让学生在课堂读图、观察标本、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新课学习,这种导入形式不仅重视教师的演示,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材料三使用了设疑导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在讲“城市交通”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都生活在城市中,相信大多数同学都遭遇过城市交通堵塞,你可能还因此耽误过很重要的事,如考试。可见,交通堵塞会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城市交通有哪些特点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交通”。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

某教师针对下列习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习题:将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1的细线悬挂在0点。小球静止于O点正下方A处,现用水平外力F将小球从A处缓慢地拉到B处,已知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Ot,如图所示,求永平外力F对小球做的功。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教师:前面已学过功和能的知识,请同学们说说如何应用功和能知识求解该问题。

学生1:小球从A处运动到B处的过程中,水平外力F对小球做功,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

因此,水平外力F对小球所做的功为W=mgL(1-cosa)。

教师:很好,该同学用功和能的关系得到了水平外力F所做功的大小,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学生2:小球受到水平向右的力为F,在力F的方向上的位移为Lsina.由W=Fs得F对小球做的功为W=FLsina。

教师:很好,两种做法都对,比较两位同学的问题,可知W=mg1(1-cosa)=FLsina。

问题:(1)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

(2)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某同学对一道习题的解答如下:

题目:如图所示,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与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竖直固定的绝缘长杆上套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带电量为q、质量为m,小球和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mg>μqE。现使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问题:

(1)指出学生答题的错误,分析答错的可能原因;(5分)

(2)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答该习题。(15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40分)

12.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波的干涉”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干涉现象。

材料二某版高中物理教材“波的干涉”的实验如下所示。

水槽中,有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细杆周期性地振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是相位相同、频率相同的波,两列波的振动方向也相同:水面质点的振动都沿上下方向。

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重叠的区域形成如图所示的图样: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相对应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稳定不变的。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波的形成和传播、波的图象等知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产生波的干涉的条件;(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用实验演示波的干涉现象”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计算题(本大题1小题。共20分)

9.如图所示为一艘正在行驶的汽艇,在发动机关闭后,汽艇受阻力作用,其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为a=kυ,式中k为常量。设发动机关闭时汽艇的速度为υo,试求关闭发动机后汽艇行驶距离x时的速度。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真题(高级中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为更科学、更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对考试试卷进行评价。其中,评价试卷得分稳定性的指标是(  )。

  • A.信度
  • B.效度
  • C.难度
  • D.区分度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