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

呈现问题情境: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卷4

师:星期四收盘时,每股多少元

提问生1、2(疑惑不解状)。

生3:27—2.5=25.5(元)。

师:星期四收盘价实际上就是求有理数的和,应该为:27+4+4.5—1—2.5=32(元)。

师:周二收盘价最高为35.5元;周五最低为26元。

师:已知该股民买进股票时付了3%0的交易税,卖出股票时需付成效额3%0的手续费和2‰的交易税。如果该股民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

提问生4、5(困惑状)。

生6:买入:27×1000x(1+3%0)=27081(元);

卖出:26×1000×(1+3‰+2‰)=26130(元);

收益:26130—27081=一951(元)。

师:生6的解答错了,正确解答为::

买入股票所花费的资金总额为:27×1000x(1+3%o)=27081(元);

卖出股票时所得资金总额为:26×1000×(1—3%0~2%o)=25870(元);

上周交易的收益为:25870—27081=一1211(元),实际亏损了l 211元。

师:请听明白的同学举手。

此时课堂上约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绝大部分学生眼中闪烁着疑惑之意。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学生轻声道:“老师,我听不懂!”……少部分学生烦燥之意露于言表。

问题:

(1)案例中老师犯了什么错误

(2)该案例中学生的数学困惑是什么

(3)该案例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是什么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求问题的创设揭示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案例教师力图贯彻新课程理念,试图联系生活。尝试在逐步深入的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实际上是“东施效颦”,形式上的一串串问题及解答让新课程理念远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虽对本题求解准确,但学生的接受与沟通的效率低下.仅仅是教师用了自己在生活实践经验体会去审视数学问题。教师感觉容易理解,而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讲述没有激化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些在教师眼里显而易见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改变教学内容机械化的呈现方式,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学生没有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买进卖出,对教师在处理数学信息时认为“自然”和“显然”的合情合理的推断存在的“症结”如下:

①表格中有理数正负号的实际意义如:“表示每股涨了4元;一1表示每股跌了l元。教师没有交待分析,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②周四收盘时的股价是(元),如何理解27元的概念 为什么不能理解为:27—2.57

③股票卖出时的26元数据是哪里来的

④买人交易时交易税是付出3%0,卖出时付出的成交额的3%o和手续费2%.,同是“付出了”,为什么理解的数学意义截然相反

⑤如何理解一周股票收益的一l211元的实际意义

(3)①关注课堂,走近学生

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照本宣科,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数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深入了解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本案例中,学生到底需多长时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数学抽象思维境地 教师“操之过急”会使多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是活的,在深入研究本班学生的基础上.面对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思路,教师不能以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忽视学生对新知识也有一个分析、理解和吸收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才能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②关注学法,重学习过程

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体验,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的发展。本案例可以策划一个“股票交易中的数学问题”课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搜索、分析和处理有关股票买进卖出信息,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调查收集数据(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差异,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探究、交流、总结等,形成有效的信息通道相,掌握感悟相应的方法和经验,营造一个学生乐于探索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这远比课堂上教师机械的“一问一答”效果好。

③关注教法,培育学习共同体

整个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存在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交流、多向互动、有效调控。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案例中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教师没有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没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体验交流彼此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分析透彻、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真正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数学教学思想。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一课,上课铃响了,老师将教材“光的折射”一节的部分页面投影在屏幕上(如下所示)。

第三节光的折射

为什么装满水的盆看起来比未装水时更浅一些

图4-20中的铅笔为什么“断”为两截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那么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呢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将物理书翻到“光的折射”一节,我们一起来朗读。

老师和同学:“为什么装满水的盆看起来比未装水时要浅一些 ……那么,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呢 ”

老师:好,就读到这里。大家用笔把光的折射的定义划下来。现在都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甲同学:老师.我还是不懂光的折射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用惊奇的眼光看着甲同学)

老师:乙同学.你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

乙同学:(拿起教科书读了起来)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老师:对。还有哪位同学知道

丙同学: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断”为两截是光的折射。

老师:对。大家知道了吧,下面我们讲光的折射规律。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5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案例: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浮力、杠杆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某题及部分学生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图示为一种能自动放水的水箱。水箱底部有一半径为r的轻质圆形皮碗A盖在出水口处.皮碗通过轻质细绳和刚性细杆相连,细杆的一端固定在水箱O处且可绕O旋转,另一端固定有轻质浮球B,细杆水平时.细绳正好紧绷且沿竖直方向。若要求当水箱内水位达到使细杆水平位置时,细绳就能将皮碗提起放水。只考虑水对皮碗的压力,图中L1、L2和h为已知量,求浮球的体积.

解:圆形皮碗A在水箱底部所受的压强为:

pA=ρ水gh

FA=PAπr2

由杠杆平衡条件,有FAL1=FBL2

得ρ水ghπr2L1=1/2V球ρ水gL2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问题:(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给出正确的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磁场方向”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认识磁场的实验如图所示: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想想做做

如图20.1—4.一根条形磁体外面包着一块布放在桌面上。它的N极在哪端 用一只磁针来探测一下。如果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

实验:研究磁场的方向把上面“想想做做”中条形磁体外面的布拿去.在它的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图20.1—5)。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在蹄形磁体的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图20.1-5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等知识。任务:(1)简述磁感线的含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认识磁场”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叙述式等)。(24分)

(1)说明教材中“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在其上放一个砝码”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下面为初中物理某教材“压强”一节中“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9.1—3.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砝码。注意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被压下的痕迹,这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任务: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筒述题目难度的含义.结合中学物理教学说明控制题目难度的意义。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