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案例: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一课,上课铃响了,老师将教材“光的折射”一节的部分页面投影在屏幕上(如下所示)。

第三节光的折射

为什么装满水的盆看起来比未装水时更浅一些

图4-20中的铅笔为什么“断”为两截 实际上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那么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呢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老师:同学们.上课了。将物理书翻到“光的折射”一节,我们一起来朗读。

老师和同学:“为什么装满水的盆看起来比未装水时要浅一些 ……那么,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呢 ”

老师:好,就读到这里。大家用笔把光的折射的定义划下来。现在都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了吧.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甲同学:老师.我还是不懂光的折射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用惊奇的眼光看着甲同学)

老师:乙同学.你说说什么是光的折射。

乙同学:(拿起教科书读了起来)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老师:对。还有哪位同学知道

丙同学:水中的铅笔看起来“断”为两截是光的折射。

老师:对。大家知道了吧,下面我们讲光的折射规律。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5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根据新课标对于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要求,该教学环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方式。新的教育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应当转变为具有研究性、合作性、启发性的新模式。该教师使用读课本记忆,没有任何引导和组织讨论环节,没有体现新课改学习方式的理念。

②教学效果。新课改定义教学具有三维目标,而该课堂中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只是进行简答的提问,没有任何启发性,也没有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达到三维目标。

③教学内容处理。人们往往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在教师把教材当作圣经的时代,很少去考虑怎样把教材用活,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该教师就有这样的问题,没有把折射——这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清晰、简明地讲解给学生,没有进行处理和拓展。

④教学评价原则。该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内容仅限于“对”,没有进行全面的、发展地点评,也没有有效地反馈。学生无从而知自己对于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

(2)师:同学们先自己浏览一下课本折射这一部分。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是折射呢 举例说明。生A:我们透过矿泉水瓶看过去,发现眼前是弯曲的,这是折射现象。

师:嗯,A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能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折射的例子,还有谁能说一下 生B:我们把筷子插在水杯里,发现筷子断了,这应该也是折射现象。

师:很好,B同学你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看看呢

生B:(到讲桌拿到盛有水的杯子,并插入筷子)大家看,我说的没错,筷子“断了”。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生C:B同学你能说一下为什么筷子看起来断了吗

生B:因为空气是一种介质,水是另一种介质,当光线从空气这种介质进入水这种介质时,就会发生偏折,所以我们看到筷子在水面“断了”。

师:C同学你是否听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C:我基本理解了,也就是说光线透过不同介质,就会发生折射。

师:对,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折射现象,现在大家都理解了折射现象的定义,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折射的规律。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抛体运动”的内容要求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实验:研究平抛运动”一节的部分内容。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参考案例一

利用实验室的斜面小槽等器材装配图5.3—2所示的装置。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冲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在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就是一定的。设法用铅笔描出小球经过的位置。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童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可以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如果小球能够碰到笔尖,就说明位置找对了。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合成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物体的平抛运动。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7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自感现象的应用”一节介绍的日光灯电路图。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任务: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摩擦力问题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大家先看屏幕(图6),谁能说说A、B间的摩擦力有多大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学生甲:不知道力F有没有把A和B拉动。

学生乙:对!如果A、B问没有相对滑动,A、B之间的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就是l0牛。如果A、B之间有相对滑动,那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6牛。

学生丙:没这么简单吧。老师给的好些数据都没用到。

老师:对啦!解物理题首先要认真读题,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有用的,哪个数据没用到。解答一定有问题,这是大家要掌握的。下面看老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问题:

(1)上述片段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不妥之处

(2)学生甲、乙、丙的发言反映其物理学习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3)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同学对一道作业题的解答过程: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解:设电源电动势为E,当S处于0状态时,电源处于开路状态,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E=72 V。

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问题:

(1)指出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原因并给出正确解法。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解答此类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6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的规律变化,式中k是正常数。当t=0时,质点位于原点0处。求该质点的速度及加速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