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学生:[A]我是组织者。我是参与者。我是记录者。我是汇报者。(四名同学明确各自的分工)组织者:[B]学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同学们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这个形象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们的身边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套子 请小组针对此话题进行一番讨论。
参与者:考试在学习中是一种套子,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必须围绕着考试转,而放弃其他的业余生活。
组织者:那你认为考试这个套子好不好呢
参与者:当然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对检验我们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还是有好处的。
汇报者:[C]同学们说了很多,我来汇报一下。首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套子,比如法律的套子,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又比如科学的套子,我们必须去打破。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对于套子应该辩证地理解,他既有好的一面,亦有不良的一面,对于那些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的套子,我们要保护它;对于那些束缚我们的套子,我们要打破它。
记录者:[D]关于今天大家讨论的结果,我都记录了下来,将教给老师,请他给出指导意见。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讨论属于组织中的口语交际,讨论前需要明确各自的分工
- B.组织者结合学过的内容、提出需要共同讨论的、着手解决的问题
- C.讨论的总结与汇报、是讨论的必要环节,能进一步形成讨论的结果
- D.记录者做的记录,只拿给老师看,对学生下次口语交际课没有任何意义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关于这次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记录者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个记录不仅可以拿给老师,请老师提出指导意见,也可以让学生看,对下次的口语交际·讨论课的进行提供借鉴。因此D项“没有任何意义”错误,当选。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