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问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课文导语
想象中,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摸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读这首诗,要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仔细体会诗人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单元导语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着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二、注意诗中起修饰作用的相关词语,看看哪些是积极的、暖色调的,哪些是消极的、冷色调的,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题:
请为本文设计教学目标,并指明教学重难点。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②能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能准确地背诵;
③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
④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⑤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熟读,收集资料,课堂上赏析、朗读;
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学习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喻的感情,体会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①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
③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①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
②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