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授课片段:

师:荆轲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28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在哪一年?

生1:公元前221年。

师:这个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当年司马迁就是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按照《史记》的记载,荆轲本来不想干,无奈太子丹叩头祈求,才应允下来。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一把浸透毒药的匕首,用人试验,只要见到一丝血,立即就毙命。燕国地图和秦王悬赏的人头都准备好了,荆轲还是不动身,太子以为荆轲要反悔。荆轲说:“秦王戒备森严.为了刺杀成功,我约了一个兄弟同去,他还在路上呢。”太子说:“不用等他了,我们燕国有个勇士,叫秦舞阳,13岁就敢杀人,人们都不敢正眼看他,就让他做你的助手吧。”荆轲感到自己的人格被怀疑。只得出发。知道他出发时唱的那首歌的歌词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很悲壮啊。见到秦王的时候,那个秦舞阳腿都吓软了。荆轲一人接近秦王,刹那间,图穷匕首见,荆轲抢步上前.握住匕首直刺过去,秦王大惊,跳了起来,荆轲追杀,两个人绕着柱子跑。秦王有个规矩,大臣上殿不得带武器,没他的命令卫士不得上殿。因此。大殿上其他人只能看着。一个医官用药袋击中了荆轲。秦王抽身拔出佩剑,砍伤荆轲的左腿。荆轲又投出匕首,也未击中,被当场砍死。尸体被处以肢解之刑示众。

师:多少年来。人们都敬佩荆轲的侠义肝胆。厌恶秦始皇的残暴。近年,又有人说赢政是个大英雄。如何看待人们对荆轲的评价?人们对秦王的评价如此矛盾.反映了怎样的认识观?

生2:认识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一样。从人的情感角度,荆轲的行为符合朋友之间讲“义”的传统道德。而从历史发展角度。荆轲恰恰在做蠢事,他想阻挡秦王统一的大业,对历史是一种反动。但是.这个故事的流传也反映了人们对秦王的憎恶。秦始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师: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秦始皇的为人也的确不怎么样。战国时期,有一位军事家,叫尉缭,也留下了一部兵书《尉缭子》。尉缭当时在秦国,得到赢政的重视。

泰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中的最强国。秦王要打败六国.统一天下,那六国也不是吃素的。六国准备联合起来抗秦。尉缭劝赢政不要财迷。要舍得花大钱收买六国大臣中的那些贪财忘义之人,让他们故意捣乱。暗中为秦国效力。赢政采纳了,而且很奏效。先打弱国。再打强国的战略计划也是尉缭提出来的。但也是这个尉缭,评价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思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史记?秦始皇本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王这个人哪,鹰钩鼻子、细长眼、鼓胸脯,说话声音像豺狼一样,凶狠、粗暴,缺少仁慈。他不行的时候、用你的时候。可以表现得谦和低下。他要是得到天下,人们都将成为他的奴隶。你们看教材《秦始皇人物图》,是不是这个样子?《史记》中的秦始皇生动在哪些方面呢?尉缭说的对不对呢?

师:秦国灭掉韩、赵、魏三国后,又打楚国。楚军已多次败给秦军,秦王问诸将领,攻取楚国需要多少兵力?年轻气盛的李信说,最多20万。老将王翦回答,非60万不可。秦王奚落王翦,你老啦。王翦很知趣,马上告病,回家乡养老去了。不久,秦军攻楚大败而归。赢政震怒,亲自赶到王翦的家乡,道歉说:“是我的不对。没听您老的意见,使秦军蒙受耻辱,您不会看着不管吧?”

王翦说:“我老朽了,大王另择良将吧。”赢政再次道歉,说:“您就别推辞啦。”王翦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赢政痛快地答应了,并亲自为王翦的大军送行。王翦在临出发前却提出条件,请秦王多赐田宅。秦王哈哈大笑。王翦领军途中又五次派人。请求秦王赐予良田。

旁边人说:“将军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王翦说:“不然,秦王性情粗暴而多疑。现在他把秦国全部主力部队都交给了我。我不能让他怀疑我啊。”

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有一次临幸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的坐车及随从众多。很不高兴。太监把这事告诉丞相,丞相便减少车乘卫队,秦始皇很生气.说:“一定是当时在场的人泄露了我的话。”审问结果,没有人肯认罪,于是他下令杀了当时在场的所有随从。还有一件事,有人报告。发现一块陨石上刻着“始皇死而地分”六个字。他下令拷问所有见到这块石头的人.没人承认,于是秦始皇下令把这块陨石周围的居民全都杀光。

师:这几件事可以印证尉缭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很准确的。尉缭还说:“赢政要是得了天下,天下人都得做他一个人的奴隶”,你能用史实说明这话有根据吗?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授课过程给予评价。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历史人物评价;个性化教学。

通过细节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兴越,乐于思考问题。从案例设计看,教师挑选细节,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突出人物的基本活动,选择的立足点是兼顾正反两个方面的情节。案例让学生有鲜明的人物印象,感受其真实存在过。更重要的是,细节可以调动思维。此外,细节贴近学生经验,启迪思考。因此,抓住合理的细节非常重要。利用历史细节,可以神游古今,是深化思考的好办法.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历史。

从案例上来说,成熟的细节教学是个性化的,可以形成教师个人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是教师个性特征的典型表现和物化结晶。细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活动设计的独创性、教学信息与教学材料运用的独创性、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的独创性、教学技能与教学语言风格的独创性、教学风度和教学气质的独特性等。细节教学个性化只属于创造者自己独有,他人难以真正复制,只能在观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个性特点进行再创造。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试卷4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