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

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生1:欧盟。

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

(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

(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

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

西欧队:

(西欧队的同学通过树状图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影响很好的予以展现)

理由:欧共体成立使西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重大国际问题采取共同政策,提高了欧洲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补充材料分析西欧联合的条件)

材料:

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大体一致,文化传统相似,地理疆域连成一片,比较容易适应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组建超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实体。

——《世界通史》王斯德主编

师:这则材料说明西欧联合的条件是什么

西欧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经济结构大体一致、文化传统相似、地理疆域连成一片。

师:正是因为经济联系的加强,同时又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再加上是法德矛盾的和解,西欧走向联合。目前欧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区。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2008年GDP达到183940亿美元。欧盟还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增强欧盟的军事实力.2009年12月1日欧盟总统和外长宣誓就职。欧盟在国际影响越来越大.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

师:接下来,哪个代表队愿意说一说呢

日本队:

(学生提供一首浓缩了二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影响的现代诗展示本队成果)

理由: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师:老师想问大家,如果国家强盛后一般会做些什么呢 日本又做了什么呢

日本队:当然是恢复日本原有的国际地位.争取在联合国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教师展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材料)

材料:

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要求“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

20世纪90年代初。向联合国提出使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和构想。

2001年,文部省审定通过新历史教科书,歪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借“9.11”之后的反恐之名,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

2003年,①利用朝鲜半岛核问题通过“有事三法案”,首相可不经过内阁会议直接下令调动自卫队、警察、地方政府力量,“先发制人”,自卫队由“防御型”转向“进攻型”;②通过《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二战后首次向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国外地区派兵:③日本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并修改《防卫计划大纲》,提高自卫队武器装备的攻击能力。

2005年,日本、德国、巴西、印度组成四国联盟,要求增加上述四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对国际局势有何影响

日本队: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再次泛起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师:可喜的是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2009年8月26日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表示“我们必须克服民族主义过激的问题,沿着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和安全之路前进”。

2009年9月21日在美国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提出了按照欧盟的形式.建立一个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大家认为建立东亚共同体有可能吗

(各代表队纷纷进行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件展示)

可能:①东亚国家,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经济文化交往悠久;②经济合作紧密;③政治上也在不断增进互信;④全球化和区域化不断深化。

不可能:①欧洲各国整体经济水平差别不大,地区一体化后不会对经济造成巨大波动。而在亚洲,仅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存在相当差距;②中国无论经济和政治体制都与日本、韩国不同;③东亚国家彼此间存在着历史及领土问题的纠纷;④一些国家内部还存在不同的声音。

师:最后有请发展中国家代表队进行发言。

(发展中国家代表队以表格的形式将所学知识予以展示。通过学习掌握了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标志、任务、纲领、影响)

理由: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师:不结盟是消极中立吗 如果不是,“不结盟”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材料:

以国家名义参加不结盟运动的五个条件:

(1)一切参加国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

(2)它应该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它不应当使本国卷入大国冲突的军事集团并成为它们的成员国;

(4)它不应当同任何一个大国签订双边协定,建立带有军事性质的联盟;

(5)它不允许大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师生共同总结含义:“不结盟”不是消极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正是不结盟运动团结起来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所以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师: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与第三世界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构成多极的又“一极”力量。

三、课堂小结

随着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美苏控制世界的两极格局被冲击,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多极化的趋势相对于两极格局来说,增加了国际力量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各国多样性的保持和发展。

四、课后作业

每天人们都能通过新闻的形式了解国内外重要时事的最新进展情况。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任意选择其中的一极以新闻的形式制作一段不少于两分钟的新闻播报。要求:内容属于最新热点,播报时语速适当,吐字清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采取的是分组进行探究的教学方法.虽然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并未实现全员参与的目的。在各组学生阐述完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后,应该邀请其他组的学生对阐述内容进行一定的评价.起到各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全员的学习热情,还可以避免各组间只关注自己的内容而忽略整节课所要学习的其他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试卷4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