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课文摘录: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随着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2.过程与方法:讲授过程中采取问题探究和归纳总结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与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设备播放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选段,播放完毕后用PPT展示部分歌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选段,也看到PPT上的歌词。老师想提个问题:《天仙配》歌词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样经济模式?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

教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曾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那么我国的早期农业是何时出现、特点如何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自己寻找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尝试整理答案。

教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一下问题?

学生甲:我国的原始农业出现在一万年前,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呈现“南稻北粟”的种植特点。

学生乙:商周农业在作物品种有所增加,农具采取石器和骨器。

教师:同学们的归纳很正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早期农业有这样的规律:由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由迁徙到定居;农业文明与水源有密切关系,属于大河文明;属于粗放型经济。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与归纳整理,提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理解与归纳能力。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灌溉技术四个层面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自己的结论。

各小组学生经过十分钟的讨论.纷纷形成自己的结论,由小组代表阐述。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不错,不过也有疏漏之处,老师将大家的结论加以整理,下面的表格就是完整的内容。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点睛提分卷,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分卷3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探究学习方法促进合作意识、活跃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适当补充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个体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经济成为封建政权的基础之一。下面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边看教材一边听老师有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内容。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

3.原因:生产力提高(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集体劳动转向个体劳动。

4.特点:家为单位、农工结合、自给自足。

5.地位:主导地位,基本模式。

6.评价:

①积极性:精耕细作:

②消极性: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与学生听讲结合,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教师组织学生做事先准备好的多类型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验本课的学习成果,做到查缺补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力。我们如今应该从中汲取精华,发展现代化农业。

设计意图:简要回顾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适当总结巩固理解与记忆。

五、布置作业

结合学习内容与其他材料,比较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形成不少于300字的小论文。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试卷4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