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下面是某教师设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的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和整个大战造成了严重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能力目标:

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有什么联系?‘一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一战’的性质是什么?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等,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巨大灾难,形成唯物史观,使学生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观念,从而提高人文素养。

(1)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8 分)

(2)根据课程标准,重新拟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8 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目标书写技能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一、多元化原则:课程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者缺一不可。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程目标的表述过程中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在撰写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有层次性的行为动词,目标应该具体可实施而不应该过于空泛。知识与能力目标常见的行为动词是了解/知道/理解/说出/列举/说明等。知识与能力目标常见行为动词通过()活动理解()知识;通过()活动学会()方法;通过()活动锻炼()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见的行为动词是体会/激发/培养/养成/热爱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