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片段,设计 l 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课题】变迁中的家园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变化,认识家乡风景之美,运用速写的方式描绘理想的家园。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示范、练习等方式,感受家乡的变化,创作一幅家乡速写。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热爱自己的家乡,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描绘心中理想的家园。
教学难点:掌握速写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提问法、示范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铅笔、彩笔、速写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优美的音乐中,课件展示一些建筑风景的旧容新貌,提问:“你们能认出这是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吗?”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循着时间的线索去了解,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居处的变迁,畅想未来 的家园吧。”从而揭示课题——《变迁中的家园》。 (二)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油画作品《林中的小屋》,提问:“画作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枝叶清晰的深绿树丛中透出白色的水泥公寓,轻盈的笔法描摹出房屋密集的窗户,形 成了有趣的反差。” 教师对比出示油画作品《六月的小区》,提问:“与《林中的小屋》对比,画中的风景产生了哪些变化?画作又是 如何展现这种变化的?”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作品表现了城市中密集的楼群。画作通过光影笔触强化了阳光直射的感觉,体 现建筑的高耸与整洁。”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结合向家人了解到的家乡旧貌,分组讨论自己的家乡有何变化。 教师出示柯布西埃的旅行速写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画作中运用了什么方式记录景色的变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用了速写的方式记录画面,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表现。”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画家会选用速写的形式进行表现?”
教师总结:“速写工具简单,不受场地的约束。” (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1.教师示范 教师以自己的家乡变迁为例,以速写的方式进行创作并讲解创作步骤: ①观察描绘对象。 ②确定构图比例。 ③勾勒物象基本形态。 ④具体表现基本要素。 ⑤深入描绘细节。 2.课堂练习 以同学们课上分享的家乡变迁为题材,结合老照片,以速写的形式创作一幅画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房屋的美与变迁的历程。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选景的透视关系、构图等方面交流评价。 教师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速写风景画的绘画步骤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感悟生活。组织课后活动,请学生参观 拍摄学校周边的老城区,并合作完成以“城市变迁”为主题的手抄报。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