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山中访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刚才我们简要地初读了课文。我想考考大家,结合课题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拜访一位老朋友。

师:是一位吗?

生:我觉得不是一位.而是好几位。

师:是多位!还有谁想说?

生:我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作者重回故乡的山林,重新看了儿时的那些旧景物.伴随自己走

过人生的足迹。

师:结合课题看,也就是写去山中访问那些朋友。老师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作者到山里看到

一些景物。那我给取个名,叫“山中见景”得了,为什么叫“山中访友”呢?

生:《山中访友》这个题目更吸引读者,大家会想,这些景物不是人,为什么是老朋友呢?

师:这就是取名的艺术。

生:这些景物陪伴作者走过了三四十年的人生岁月。已经足够称作老朋友了。

师:你竟然从短短的一篇文章中解读出了这么多内容,真了不起!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教学片段,以下对其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是没有认真预习和朗读课文的不正常现象
  • B.由问题切入教学,能迅速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
  • C.由题目导入,抓住文本中心事件.有利于学生准确解读文本内容
  • D.“为什么题目叫‘山中访友’?”是本文阅读中最具有价值、最核心的问题。教师开篇点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于初读课文,学生深入课文的程度有限。因此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会是浅显的,甚至是模糊的。片段中,学生对文中作者拜访了几位朋友的模糊属正常现象.故A项错误。判断切入方法,不能从一句话来判断,而应该从整个环节的设计来判断.阅读以上教学切入不难发现,教师设置开始的发问是为了引出“那我给取个名,叫‘山中见景’得了.为什么叫‘山中访友’呢?”这个问题,是从题目来切人的,故B项错误。由“刚才我们简要地初读了课文。我想考考大家,结合课题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知这是教学的初读环节.不是导入环节.故C项错误。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