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法治中国的建设描绘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历程中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材料二:《决定》中提出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其中,“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引起广泛关注,有学者指出,该举措的意义在于:扩大地方立法自主权;设区市立法的一般性经验、一般性规律,对全国人大《立法法》起促进作用等等。

材料三: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2)“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高三某班同学就“如何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展开激烈争论,如果你是该班政治老师,请谈谈你对该问题的看法。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也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2)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利于我国立法法的发展.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制度与之相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拥有地方立法权,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不但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利于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更利于国家依法治国。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