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妍妍跑到老师跟前说:“老师,我的动物橡皮不见了,我看到小晴拿走了。”老师听了妍妍的话便走到教室想去质问小晴,发现小晴不在。教师就私自打开了小睛的书包,把书包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妍妍的橡皮。这时,小晴从外边走进来,发现老师正拿着自己的书包,而且书包明显是被老师翻过了,小晴感觉很委屈,但是由于害怕老师而没有吱声。老师刚要开口向小晴要妍妍的橡皮,站在一旁的诚诚大声喊道:“老师,妍妍的橡皮在妍妍手里攥着呢。”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教师只听了妍妍的一面之词,不加询问调查,便去翻小晴的书包,既侵犯了小晴的隐私权,又对小晴的自尊心造成了伤害,而且为其他小朋友做了错误的表率。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既是违法行为,也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且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原则。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毫无条件地树立尊重儿童人格权益的先进观念,营造尊重儿童合法权益的浓厚氛围。教师作为幼儿在学校的教育者,更应当以身作则,尊重与保护学生的隐私,以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