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司寇》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西周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法制指导思想,即刑罚世轻世重原则的掌握情况。自夏、商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运用刑罚手段来镇压一切反抗行为,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逐渐积累了不少的法制经验。至西周初期,统治者们在政治上、法律上更加成熟,他们在总结前代立法用刑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刑罚世轻世重”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周王朝的法律实践。刑罚世轻世重是西周法律适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法律的适用和刑罚的轻重应根据客观形势,考虑犯罪者的主观条件进而进行全面的衡量,强调适用法律的灵活性,是“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体现。“刑罚世轻世重”是指应根据时世的变化来确定用刑的宽与严、轻与重。具体内容是“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也就是说,刚夺取政权、建立国家之初,立法用刑当偏于轻缓,以稳定人心;至国家安定之时,则应用刑平和,不偏轻亦不过重,保持宽严适中;当国家动乱不安时,则应“重典治乱世”,用严刑峻法来维持社会秩序。这一原则将“明德慎罚”与“刑兹无赦”的法律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的整体,是西周法律思想、立法原则及刑事政策的具体化。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加以评析。
“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
——《周礼?秋官?司寇》
- 查看答案
试论宪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 查看答案
试比较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之区别。
- 查看答案
童某,男,32岁,原系某厂采购员。
林某,女,28岁,同厂工人。
童某于1997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1999年10月,童又起意欲强奸厂里的同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某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某家中。晚饭时,童某、林某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童某正欲行奸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童某唯恐被邻居发觉,用手捂住平某的嘴,被平某狠咬一口。童又生恶念,用双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当晚,童某、林某二人将平某的尸体装入麻袋运送到郊外,投进了江里。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 查看答案
被告人:刘某,男,30岁。1995年6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6月刑满释放。景某,男,25岁。1995年7月因盗窃被劳动教养3年,1998年7月解除劳动教养,2000年11月28日因本案被逮捕。
2000年9月间,被告人刘某找到被告人景某为他开汽车,两次由外地购进假冒的山海关牌香烟1 150条,在倒卖时被某工商行政管理所查获。该所依法将刘某尚未卖出的假山海关牌香烟300条、赃款14 500元以及运烟的汽车扣押,并罚款1万元,责令刘某于月底前交清罚款。刘某拒交罚款,并与景某预谋将被扣押的汽车偷开回来。同年9月24日晚12时许,刘某携带尖刀、手铐与景某一起翻墙进入该工商行政管理所院内。因大门上锁无法将汽车开走,二人经商量,遂由景某负责给被扣汽车加油并注意周围动静,刘某从被扣押的汽车内拿出斧子、手电筒直奔二楼所长办公室要大门钥匙。值班的副所长张某被惊醒,当即起身,刘某见状便大叫:“别动,扒下,把脸蒙上。”这时,张某趁机抓起被子朝刘某捂去,刘某挥斧将被子刮破,砍在办公桌上,张某与刘某边搏斗边呼喊,致张某轻微伤。刘某见势不好,扔下斧头下楼和景某一起逃跑。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与景某到外地购进假冒的山海关牌香烟进行倒卖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定何罪?
(2)刘某和景某车辆被扣后的行为构成何罪?为什么?
(3)二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4)犯罪形态如何?
(5)二人是否构成累犯?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