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预览
中美两国制造业劳动者工资存在显著差异,请你用政治经济学的劳动力商品属性理论解释。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劳动力商品指的是健康的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能生产出大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①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基本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工人家属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④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所在国家的自然条件及其历史发展和文化水平,都影响着劳动者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要和教育、卫生、娱乐、旅游等文化生活需要的水平。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不是固定不变的。(2)从本质上看,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水平的差异主要是受各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国工人阶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决定的。(3)从劳动力商品属性来看,中美两国制造业劳动者存在工资差异的原因在于:①从维持工人家属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分析,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子女教育培训,对子女成长过程的生活质量更加重视,生活资料总价值更加高昂,因此,美国劳动力报酬也相应比中国高。②从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来分析,美国劳动力从事的工作大多为高技术能力要求的工作,其从事劳动所需要的培训也更为复杂,费用也更高。③对于中美相同技术含量的劳动力报酬的差异,这是由生产背后的社会过程决定的。受劳动力流动,生活资料价值的高昂,以及对技术含量较高劳动者所生产的价值的瓜分等影响。这些也会使得美国劳动力的报酬普遍高于中国。所以,当前我国改革进程中,应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位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假设在两国经济的情况下,一国U国对其出口商品补贴,另一国W国通过对该商品征税,抵消其补贴产生的影响,试分析两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如果另一国W国也给自己的出口商品补贴,贸易条件又怎样?请进行对比分析。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一国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另一国征收反补贴税的情形。假设在两国经济的情况下,一国U国对其出口商品补贴,另一国W国通过对该商品征税,抵消其补贴,在这种情况下,U国出口商品的实际价格由于W国征税的原因而下降,而进口商品价格不涉及任何变化,所以贸易条件恶化。如果U国的出口总量不变,企业在变化中的所得即为政府的补贴,所失来源于W国的征税。U国政府因补贴生产净损失,U国整体福利下降。此时,W国进口该商品的国际价格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不涉及变化,此时W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在进口总量不变的情况下,W国国民进口消费量不变,W国政府有来源于税收的净收入,W国整体福利上升。(2)两国都对出口商品进行补贴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对各自的出口商品皆采取补贴的政策,那么此时两国的贸易条件并不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出口国的补贴,进口国进口相应产品价格下降,两国间的贸易总量将因此上升,国民消费总量也随之上升。总之,在两国存在各自的优势,产业互补,补贴不会危害对方国内的产业部门时,两国都采取补贴的措施会增大国际的贸易总量,增加两国的收入,促进总福利的上升。
假设父母和一个孩子之间进行如下博弈,孩子采取行动A,给孩子带来收入为Ic(A),给父母带来收入fp(A)。其中Ic(A)可视作扣除行动A成本的净收入。父母观察到收入Ic和IP。选择留给孩子的遗产收入B,孩子的效用为U(Ic+B),父母的效用为V(Ic-B)+kU(Ic,+B),k>0,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假设A≥0,收入函数Ic(A)和IP(A)是严格凹的,且分别在Ac>0,Ap>0时取得最大值。遗产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效用函数U,V都是递增的严格凹的函数。证明:在子博弈完美均衡中,孩子选择的行动将是最大化的家庭收入L(A)+Ip(A)。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假设家庭收入为I,即I=IC+IP。那么家庭收入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即为:
因为父母是在孩子作出决策A后,按照自身目标函数的最大化决定行动B的数值。可以参照价格领导模型,先写出父母对孩子决策的反应函数,再将反应函数代人孩子的最大化决策中,来确定孩子的最大化抉择。由题意可得,父母的目标函数为:
对目标函数求关于B的一阶导数,由此可以得到父母对孩子决策A的反应函数:
从而孩子的目标函数为:
则孩子的最大化决策为:
将(3)式对A求导,可得:
代人(5)式得:
可以看出与家庭收入最大化一阶条件相符,故原命题得证,即:孩子的决策和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相一致。
纯粹的商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纯粹的商业劳动并不创造价值。理由如下:(1)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平均生产条件,劳动强度和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一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2)商业职工从事的劳动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劳动,即从事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这类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所花费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所以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另一类是非生产性劳动,即从事单纯的商品买卖的劳动(纯粹的商业劳动),是一种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态没有改变,商品的价值量没有改变,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但通过他们的劳动,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得以实现,使商业资本家得以占有产业资本家让渡给他们的剩余价值。商业职工的工资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商业资本的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延伸,它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效率的提升。
请你分析在国际贸易中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不同点。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小国经济是指该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很小,其贸易额的变化对世界市场价格不产生影响。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该国只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不能影响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大国经济是相对于小国经济而言.指的是该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很大,其贸易额的变化会对世界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大国经济和小国经济的不同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国经济模型与小国经济模型的不同。大国经济模型与小国经济模型的主要区别是:小国模型中只存在两国各自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在大国模型中把两个大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加得到凹向原点的世界生产可能性边界,即图1—2中的折线GEH。从世界角度来看,当世界的生产从H点出发,沿着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右下方移动时,它首先动用的是U国的经济资源,因为U国在生产X商品时具有比较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它的机
图1-2大国经济模型中的世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会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当X商品的产量超过E点之后,就需要动用W国的经济资源来加入X商品的生产行列了。由于W国的比较经济优势在生产M商品方面,因而其生产X商品的机会成本较高,所以,当W国也开始加入X商品的生产行列时,其边际收益必递减,结果世界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也就必以E点为转折,以更加陡峭的斜率向右下方倾斜,从而导致了凹向原点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成。(2)大国的关税效应不同于小国的关税效应。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有一个重要区别,即贸易条件对于小国来说是外生的,而对大国来说则是内生的。在小国经济下,由于征收关税带来了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收入分配效应、竞争效应、就业效应和国际收支效应,社会的福利水平降低。而在大国经济条件下,由于贸易条件由外生的变为内生的,因而关税可以改善大国的贸易条件,社会福利水平下降,但也有可能上升。
如果收益率曲线斜率为负,请你解释一下可能出现的原因。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收益率曲线是显示一组货币和信贷风险均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收益率的图像。纵轴代表收益率,横轴则是距离到期的时间。总体来讲,正常情况下,由于长期收益的风险相比于短期更高等原因,期限越长的品种收益率越高,因此会呈现出一个基本上斜向上的图像。但有些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也会发生倒置的现象,即短期的收益率高于长期。发生倒置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债券供需的影响。①从供给方面,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或者是商业银行此前为所欲为的扩张业务导致问题集中爆发,使得流动性短期缺乏以至于短期收益率上升,就会产生收益率曲线的倒置。②从需求方面,当投资者对于某一类型的长期债券需求度极高,那么长期的收益率就会低于短期,从而导致收益率曲线的倒置。比如,中国长期大量持有美元债券,压低了长期收益率。(2)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因为收益率和利息呈现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从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角度来分析。①从实际利率来看,当投资者对于未来经济的增长缺乏信心,往往会伴随着长期利率的下降。②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思考,当投资者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会下降,那么长期的收益率将会下降。综上所述,债券供给和预期两个方面的变动会导致收益率的递减。
简析储蓄率在索罗模型中对于人均产出及其增长率的作用。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在短期和长期的宏观经济分析中,储蓄率对人均产出及增长率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分析如下:储蓄率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对图1-1的分析中得出。图1-1中,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现在假定储蓄率从s1,提高到s2,这使储蓄曲线从s1f(k)上移至52厂(是),这时新的稳态为c7。比较c点和c ‘点,可知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图1-1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对于从c点到c’点的转变,从短期看,更高的储蓄率导致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增加,这可以从人均资本从初始稳态的是k1*上升到新的稳态中的k2*这一事实中得到。因为增加人均资本的唯一途径是资本存量比劳动力更快地增长,进而又引起产量的更快增长。由于c点和c’点都是稳态,而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总之,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到的结论是,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用更专业的话说,就是储蓄率的增加只有水平效应,绝没有增长效应。
请用IS- LM- BP模型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的政策。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开放经济下的IS- LM- BP模型可以用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方程组表示如下:
方程①为IS曲线方程;方程②为LM曲线方程;方程③为BP曲线方程。上述方程组要决定三个未知变量y,r和实际汇率
相应地,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这一模型可以用三条曲线,即IS曲线、LM曲线和BP曲线来表示,如图1-1所示。
图1-1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同时实现 IS-LM-BP模型用于国际收支调节分析时,其调节过程与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有关,以下给出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条件下的调整情况。(1)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时的政策调整。在开始,如果经济处于图l-2(a),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表明国际收支逆差。由于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将贬值。货币贬值使得净出口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BP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经济最终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其图形演示如图l-2(a)所示。如果国际收支顺差,经济处于图1-2(b),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本国货币将升值。货币升值使得净出口减少,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BP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经济最终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其图形演示如图1-2 (b)所示。
图1-2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调整过程(2)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失衡时的政策调整。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政府制定的,不能随利率自动变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有义务通过货币供给的扩张和收缩来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从而使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假设价格水平假定,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位于BP曲线的下方,即经济处于内部均衡和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国货币面临贬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预先设定的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必须卖出外国货币,收回本国货币,从而使本国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如图l-3(a)所示。当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位于BP曲线的上方,即经济处于内部均衡和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货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预先设定的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必须买进外国货币,提供本国货币,从而使本国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图l-3(b)所示。图1-3固定汇率制度和外生价格条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
市场上有两家企业E和D生产灯泡,市场需求函数Q=100-P。两家企业的成本函数Ci=10qi
试求:(1)假设两方经理不认识,不共谋,都像短期完全竞争者那样行动,则该情形下的均衡价格和两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2)假设两个企业换经理人了,要按照寡头垄断来,使用古诺模型,该情形下的均衡价格和两厂商均衡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3)E企业知道D企业准备按照古诺均衡来决定产量,现在E企业先按照斯塔克尔伯格模型来决定产量,则该情形下的均衡价格和两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4)假设两方经理互相认识,两方共谋,则该情形下的均衡价格和两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6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5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4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3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2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1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201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真题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201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真题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
- 2010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真题
试卷分类:数学二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