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请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为课题,完成下列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0分)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0分)

(3)写出新课引入和新知探究、巩固、应用等及设计意图(10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感知一观察一操作确认的认识方法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难点是判定定理的应用及立体空间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学过程设计

①知识准备、新课引入

提问1:根据公共点的情况,空间中直线a和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并完成下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3

我们把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位置关系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用符号表示为A。

提问2: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你认为方便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指出是否有别的判定途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并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而引入本节课题,并为探寻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做好准备。)

②判定定理的探求过程

1)直观感知

提问:根据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观察,你们能感知到并举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吗 生1: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

生2: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由学生到教室门前作演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2)动手实践

教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演示: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所在的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又如老师直立讲台,则大家会感觉到老师与四周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左、右墙面平行,如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前、后墙面平行(老师也可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作上述情形的演示)。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动手实践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线面平行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使学生学在情境中,思在情理中,感悟在内心中,学自己身边的数学,领悟空间观念与空间图形性质。)

3)探究思考

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 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 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第一,平面外一条线;第二,平面内一条直线;第三,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平面外的直线α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α与平面平行吗

4)归纳确认:(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简单概括:(内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作用:判定或证明线面平行。

关键:在平面内找(或作)出一条直线与面外的直线平行。

思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③定理运用,问题探究(多媒体幻灯片演示)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说明理由:

1)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平行。()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3)一直线上有二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平行。()

设a、b是二异面直线,则过a、b外一点P且与a、b都平行的平面存在吗 若存在请画出平面,不存在说明理由

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然后教师总结,并用准备好的羊毛针、铁线、泡沫板等演示平面的形成过程,最后借多媒体展示作图的动画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动手操作的问题,不仅是为了加深对定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感与思维的严谨性。)

④总结

先由学生口头总结,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由多媒体幻灯片展示):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定理的符号表示:

简述:(内外)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3)定理运用的关键是找(作)面内的线与面外的线平行,途径有:取中点利用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等。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依据主导性区位因素对各种工业部门进行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其他区位因素。

能力训练点:初步学会分析某一个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

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材料三“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布局的各种区位因素(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难点: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国防安全、国际关系、个人行为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解决办法。(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16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 引出“地球公转”的教学。

材料二在讲授“地球公转”前,一上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

材料三在讲授“洋流”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37天,而他在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20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 通过今天“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材料四“生活”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1)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10分)

(2)运用“生活”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地球如何公转”为例说明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地球如何公转

师:假如我站在这里当作太阳,请一同学手捧地球仪模拟地球绕我这个太阳公转。

生1:(捧着地球仪随便地围绕老师转一圈)

师:大家思考一下,同学1转得对不对 哪个同学再来转一下

生2:(捧着地球仪,一边使地球仪由西向东自转,一边围绕老师逆时针公转)

师:同学2纠正了同学1的一些错误.是否完全转对了呢 请同学讨论一下。

(同学们争论声顿起,有的说转对了,有的说还有问题)

生3:(捧着地球仪,一边由西向东自转,并稳定地轴方向不变,围绕教师逆时针公转,转的速度及变化也恰当)

师:同学3转动与同学2有什么不同呢

(大多数同学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但也有同学小声嘀咭说没有不同)

师: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看看地球公转时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同学3转得对,而同学2转得不完全对

(1)结合材料概括发现法教学运用的基本步骤。(8分)

(2)分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8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4

(1)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8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什么是地理简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地理简图的作用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