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教学案例,完成第16题。
一、导入:话说英雄
师:英雄就是这样的人:他有关云长刮骨疗毒时的谈笑风生,有诸葛亮空城抚琴的从容悠闲;有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有林则徐收复失地的殚精竭虑;有邱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的献身精神,有刘胡兰慷慨就义的凛然正气……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由这些有名的和更多无名的英雄所写成。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战斗在冀中平原芦花荡里的老英雄。
二、寻读:感知全文
师:芦花荡讲述的就是一位老英雄的传奇故事,速读全文,四人小组用“接龙”的方式概括这个故事。(提示:四句话把握记叙要素)
生:老头子护送两个小女孩过敌人的封锁线。
生:由于过于自信,大女孩挂花了。
生:老头予心里感到懊丧,发誓叫敌人十个人流血。
生:老头子手无寸铁。智歼鬼子为孩子报了仇。
三、析读:赏析人物
师:喜欢这位老人吗?最喜欢他哪一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自信。
生:“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生:“举起镐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对敌人恨之入骨
生:“事先设好埋伏,引诱鬼子上钧”——机智、聪明
生:“像个没事人,早出晚归,以悠闲的心情撑着船”——勇敢、身怀绝技、乐观。
师:老头子这个无名英雄,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奇就奇在他神通广大的本领,他有自信而有自尊的性格,他有悠闲而又乐观的精神。
四、品读:感悟主题
师:老人有没有让人不喜欢的地方?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过于自信自尊“不怕,洗一洗吧。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太自以为是。
生:爱逞能。打鬼子还要二菱跟着来看热闹。
生:爱面子,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师:你还能从中读出别的吗?
生:我认为大菱受伤不是老头子的自以为是造成的。“柔和”可以看出他对孩子们的喜欢和爱。
生:我认为,他的过于自尊自信,正是体现了他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坚毅刚强的老人。
生:是一位把对孩子的慈祥和爱深埋心底的老人。
生: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老人。
生:是一位有高度责任心的老人。
师:老头子不是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美、人性美、有立体感、多面性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他的过于自尊自信丝毫不会成为我们不喜欢他的理由,反而更促使我们喜欢这位传奇英雄。
五、集读:积累语言
师:孙犁曾说:“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爱国的热情和战斗的英勇,是善良和美好达到极致时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美到极致的境界。”因此他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好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
请在文中找出写景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它是怎样为表现老头子的英雄形象服务的。
生1:“看见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写出小船的轻快敏捷,也烘托出撑船者的高超技艺。
生2:“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洒”——象征斗争的胜利,英雄凯旋而归。
师:孙犁不是正面描写刀光剑影,而是采取武戏文唱,以明媚如画的风光来烘托老人的传奇英雄形象。
问题:
该案例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试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线索简明,重点突出 这个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索。贯穿全文。从面向全文、整体感知的“寻读”到指向关键语句的“析读”“品读”再到景物描写这个点上的“集读”.能体现设计线条单纯明朗、重点突出、层次细腻的特点。
(2)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从课堂的组织形式来看,此设计创设了和谐的情境,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喜欢老头子的哪一点”和“不喜欢老头子的哪一点”两个主问题人手,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开篇的故事接龙,激发了学生的灵动感、兴奋点,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抛出了教学的重难点,这样易于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学生发现老人身上所具有的自信、智勇双全、神通广大、爱憎分明、乐观悠闲时。教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喜欢”他的层面上,而是适时点拨引导:“有没有不喜欢的地方?”“你还能读出别的味道吗?”凸显了教师在课堂上“平等中的首席地位”,使学生对探究的学习内容发生兴趣。继而由浅入深地钻研文本。
(3)师生互动,心灵对话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首先应该培养的是批判意识。”在探究“老人的不喜欢之处”时,有的同学分析到老人接连说了三个“不怕”,却还是让大菱挂了花,太逞能!太自以为是!然而这种看法马上激起了另一种反对意见:“正是老人对两个孩子的过分喜爱,才让他暂时忘了这种危险。”由此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品读外貌描写,进一步领悟到这位刚毅的“老鱼鹰”背后所隐藏的一份柔情。进而认识到人物塑造的立体性、多面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
(4)自主学习,学有所得
此课例设计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深入研读的语句是自己选择的最喜欢的语句,品读赏析课文的过程更是学生自主体验课文的过程。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阅读感受。同时还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将感知全文、分析人物形象、品位语言等阅读方法渗透在浏览、精读、积累等课堂实践活动中,也正体现了课堂价值的评估不是过多关注教师教了某项具体知识,而是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了,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学了。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题。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畀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历史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课文导语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列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篇作文。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查看材料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题。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畀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历史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课文导语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列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篇作文。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照抄材料)。
查看材料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题。
诸葛亮《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畀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历史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课文导语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参考例句,标示出下列语句的停顿之处。朗读并背诵课文。
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二、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 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为什么
三、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还有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篇作文。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回答课后练习题二(画线部分),不要超过200字。查看材料
- 查看答案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其乐融融
①古有桃花源中的“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醉翁亭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趣无穷也”……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其乐融融。
②今有家中亲朋团聚的温馨和睦,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其乐融融,无所不在,耐人寻味。
③儿时,秋风箫瑟之际便是我家老屋门前的红花羊蹄甲盛开的时候。此时,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渐渐地绽放,迎着秋风不停地招展。凋落的花瓣铺在地上,形成一张红艳艳的毯,树上不时地会有鸟儿跃上枝头。
④我和父亲就在这“红毯”上,坐着木椅,伴着秋风学写字。风中不时也会隐隐约约带有一丝花香.而我那白嫩嫩的小手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着横竖撇纳。父亲坐在我的身旁,不时地指引我.教导我。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纷纷凋落。花瓣在我和父亲的头上飞旋,偶尔一朵落在纸上.仿佛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印章。突然,“啪”的一声,一朵红花落在我衣服的帽子里。父亲把花拾起对我说:“瞧,大树奖励给你一朵红花!”我接过大树“奖”给我的花,忍俊不禁地笑了,父亲也笑了。
⑤红花满树,伴着瑟瑟的秋风落英缤纷,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⑥山川的雄伟之关,江河的涓涓细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美,无处不在;乐,无处不在。
问题:
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查看材料
- 查看答案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题。
其乐融融
①古有桃花源中的“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醉翁亭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趣无穷也”……一幅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其乐融融。
②今有家中亲朋团聚的温馨和睦,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其乐融融,无所不在,耐人寻味。
③儿时,秋风箫瑟之际便是我家老屋门前的红花羊蹄甲盛开的时候。此时,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渐渐地绽放,迎着秋风不停地招展。凋落的花瓣铺在地上,形成一张红艳艳的毯,树上不时地会有鸟儿跃上枝头。
④我和父亲就在这“红毯”上,坐着木椅,伴着秋风学写字。风中不时也会隐隐约约带有一丝花香.而我那白嫩嫩的小手在纸上颤颤巍巍地写着横竖撇纳。父亲坐在我的身旁,不时地指引我.教导我。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纷纷凋落。花瓣在我和父亲的头上飞旋,偶尔一朵落在纸上.仿佛是在上面盖了一个印章。突然,“啪”的一声,一朵红花落在我衣服的帽子里。父亲把花拾起对我说:“瞧,大树奖励给你一朵红花!”我接过大树“奖”给我的花,忍俊不禁地笑了,父亲也笑了。
⑤红花满树,伴着瑟瑟的秋风落英缤纷,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⑥山川的雄伟之关,江河的涓涓细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美,无处不在;乐,无处不在。
问题:
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中找出一处病旬,并分别改正。查看材料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