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下面是两位教师关于《欧洲的启蒙运动》一课中历史背景的教学过程:
教师甲
步骤一:教师通过漫画展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喻”理论,引领学生感受启蒙一词的含义,解释理性的舍义,引导学生得出专制王权、教权、特权是当时启蒙学者所指的外在权威。
步骤二:教师一步步展示下列图示,并结合史实简要讲述18世纪启蒙思想出现的背景。
步骤三:教师以“让我们一起走进启蒙时代,感受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和理性的追求”为过渡,进入下面的教学。
教师乙
步骤一:教师让学生看PPT上的导学提纲:启蒙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依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阅读教科书。
步骤二:教师让三个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均照着教科书把找到的结论读了一遍。之后教师又让一个学生归纳启蒙运动的背景,学生归纳如下: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运动启迪了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
步骤三:教师出示下一部分的导学提纲,继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问题:
(1)试对两位教师关于启蒙运动历史背景的教学进行评价。
(2)教师在进行历史背景的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两位老师在讲授启蒙运动历史背景时,都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启蒙运动的背景,但甲老师的做法更加优于乙老师。历史事件的背景是比较复杂的,需要从多方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甲老师在讲授背景多用漫画和图示 的方法,更为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而乙老师多采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历史事件的背景是复杂的。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使其认识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深刻地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