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课文摘录:

那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烈。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同时,教会也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而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更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设问中国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导入本课)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世界航海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应该是哪一事件

生1:应该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海事件。

生2:你说的不对.应该是我国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

师:第二名同学回答是正确的。请大家观看大屏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展示郑和的头像和郑和远洋航行时的大海船等图片)

师: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远洋航行.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行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师:那么。欧洲航海家最早的远洋航行大约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生3:大约在15世纪中后期。

师:对,西欧人在15世纪中后期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活动。出现了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教师板书: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翻到本课.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五百多年前西欧人探寻新航路的伟大胆识和气魄。

师: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欧洲航海家,具备了怎样的条件.你才能够远洋航行呢

(教师将全体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先由每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当中的小字部分,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共有五方面的条件)

师:通过以上五方面的条件,说明当时西欧人已具备了远洋航行的可能性。尤其要突出:中国罗盘针在欧洲海船上的广泛应用。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教师在总结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这一时期航海用的罗盘针)

师:同学们再来想一想,假如你们是当时的西欧各阶层人士.你们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员扮演西欧君主、贵族、商人等各阶层角色,分别陈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先由每组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大字部分“一切为了香

料”,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教学设备显示归纳要点)

师:至此,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万事俱备,就缺实践。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最前列.

师:最先扶持开辟新航路的是哪几个欧洲国家

生4:最先扶持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师: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支持新航路的开辟呢

生5:两国是为了与亚洲进行直接的香料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扶持了向东和向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师: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主要开辟了哪几条新航线 让我们来看一下。

(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新航路开辟经过的动态示意图.在示意图下附有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人物简介,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新航路开辟经过的动态示意图”.准确把握每条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线,区分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扶持的是哪几条新航线、并注意在开辟方向上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新航路的开辟圆满完成,你们也经历了狂风巨浪的洗礼.感受了前人伟大的胆识和气魄,你们会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再来想一想,新航路开辟的完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引导思考问题)

(1)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2)在当时非洲的咖啡为什么会出现在美洲人的餐桌上

(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黑人是不是自古就生活在美洲大陆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以上三则资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6: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亚洲、非洲同美洲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师:玉米的原产地在哪里 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到欧洲的 非洲的咖啡是通过什么渠道到达美洲的 生长在非洲的黑人为什么去了美洲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归纳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1)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2)对美洲: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罪恶的黑奴贸易开始。

(4)对亚洲(最初):欧洲殖民者最初在亚洲侵占一些大陆沿岸据点和岛屿: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对全球: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三、课堂小结

师: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近代西欧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原因、开辟的航线以及历史影响。勇敢探索的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

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而中国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没有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这一问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写作要求:论证科学合理.阐述内容连贯,书写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五、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后,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到教学活动中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地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和要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授课内容,选取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切忌在主观上表现出过激和偏颇。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课文摘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教师授课时,对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所作的比较: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模拟试卷4

师:从上表可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也因此不同,最终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古代希腊产生了民主制度,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古代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中国长期的落后和封闭。?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作的比较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在探究学习方面,某教师对《走向多极化》一课作了如下教学策略的考虑:在明确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认真阅读教科书内容。同时,教师提供相关多媒体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将获取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师提出具体探究学习问题,形成一个问题群,问题如下:

第一目:“别了。雅尔塔”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与后果是什么

(2)“八一九”事件的实质和影响是什么

(3)讨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二目:鼎足之势话西方

(4)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对外意愿及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与核心思想是什么 它是如何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建立“单极世界”的

(5)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和影响。

(6)冷战结束后,日本是如何谋求政治大国的 我们将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第三目: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7)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哪些严峻问题 为此俄罗斯政府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8)谈谈你眼中的普京。

第四目:风云际会看东方

(9)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0)思考:我国如何应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曲折发展

围绕学习内容,逐步展示教师与学生制作的教学课件,创设和谐、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估计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坚持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师生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教师精选教学资源,思想、心理准备充分。教学采用教师设问、追问,学生提问、质疑,师生互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适时回放有关资料,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思维火花,予以引导和延伸,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请对该教师所做的教学策略考虑予以评价。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

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6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