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某教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实录片段,回答第16题。

师:课文中用了多个不同的动词表达“走”,找一找。(学生找出相关动词:“爬”“跑”“移”“踏”“探”“踩”等)师:作者为什么要运用这么多与“走”相关的动词?

生:是为了避免呆板和单调。

师:也有这一作用。不过,这些动词可能包含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呢,大家找找看。老师先举个例子,我觉得“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中“飞跑”两字就用得很好,它写出了活泼的童心,让我们一下就感受到五个小男孩的活泼好动。

生:“一面跟着他们跑”的“跑”有意思,五个男孩顽皮果断,是“飞跑”。而“我”先有所犹豫,后来被大家激将,才“跟着他们跑”,更多的是随从,是好奇。

生:“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蹲”和“靠”字用得很好,写出了“我”处境的危险、内心的恐惧。我们害怕的时候经常就是“蹲”着、“靠”着的。

生:“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这个“攀”字写出了那些孩子动作的老练。

师:是啊,面对危险,其他的孩子因为有经验,行动有板有眼。“攀爬”是沉稳的表现,“攀”既点出了孩子们爬山的熟练,又对比鲜明地衬托出“我”的胆怯。其实,还有“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的“踏”字,从中可以看出父亲的什么,能分析一下吗?

生:这个“踏”字可以看出父亲的智慧。父亲不是直接去救孩子,而是一步一步教孩子下来:先让孩子找到下面的岩石,然后告诉孩子具体的方法——“踏到那块岩石上”。让孩子觉得克服困难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好脚下的条件,一步一步地走出困境。

师:在父亲的帮助下,儿子有变化吗?

生:有的。“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里的“探”字体现出“我”从胆怯谨慎变得勇敢,生命中注入了自信的琼浆。

生:这里的“踩”字用得也非常好。“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踩到了安全,终于完成了脱险的历程。“踩”字,刻画了受到磨炼走向成功的孩子形象。

师:父亲在紧急关头唤起了儿子的勇气,更为儿子赢得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今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儿子都会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从而增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1)评析该教师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目的。( 10 分)

(2)评析该教师课堂反馈的方法和效果。( 10 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中的提问教学技能。提问是沟通学生与教材的重要手段,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功能。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思维,复习已学知识并导入新课,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2)课堂反馈主要以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为主,但不仅仅重视知识结论的反馈。首先,反馈的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整体反馈,也可以是难点、要点的反馈;可以是知识、技能的反馈,也可以是情感的反馈。其次,教师要设法不断获取来自学生的实质性反馈,而应避免那些形式上的反馈,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教学设计中能不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