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苏轼《承天寺夜游》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握本科学习重点,不恰当的是( )。
- A.领悟作者人生态度
- B.学习本文托物启志的写法
- C.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 D.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A项:领悟作者人生态度,表述恰当。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本文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所以不能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符合题干要求,当选。
C项:感受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之一。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因此品味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乐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 查看答案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查看答案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 查看答案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