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科学小品文的作用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这类文章非常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请大家看屏幕上的两个句子,比较课文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出示多媒体课件:

原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改句——立春过后,大地苏醒,冰雪都化了,草木萌发,各种花都开了,再过两个月,燕子回来了。)

(生讨论)

生:原句好,例如,“苏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苏醒”一词用得生动形象。

生:“萌发”这个词写出了春天旺盛的生命力。

师:“草木萌发”让我们联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的——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生:“融化”比“都化了”好,“融化”表现了冰雪逐渐消融的过程。

生:“次第”用得好。“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写出了花儿竞相开放的状态。

师:正如朱自清先生写的——“红的像火……”

生(齐):“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师:“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生:“翩然”写出了燕子轻快敏捷的身姿,比“回来了”生动。

师:“次第”“翩然”这些词都比较典雅,更有表现力。

师:通过品味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形象的拟人和典雅的用词,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吸引力。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比较科学小品文与散文,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性
  • B.比较课文的原句与改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性
  • C.比较两篇课文的语言,意在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章描摹的春天之美
  • D.讲解拟人和比喻,使学生领会修辞在不同文章中表达效果的差异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题干教师并未对科学小品文《大自然的语言》与散文《春》的语言进行比较,只是在讲解原句的过程中,援引了《春》中的句子。其意在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对课文中立春之后万物复苏的情景展开合理而生动的联想,进一步体会课文文句语言的生动性,而非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或感受文章描摹的春天之美。A、C两项说法错误。教师要求学生对比分析课文原句与改句,意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领会原句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B项说法正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两次提及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并未正面提及或强调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外,教师讲解拟人的修辞手法,意在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而非“使学生领会修辞在不同文章中表达效果的差异性”。D项说法错误。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五种基本能力,没有包含在其中的是

  • A.推理论证能力
  • B.运算求解能力
  • C.数据处理能力
  • D.几何作图能力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