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师:说到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了,我们再来看看分茴香豆的细节。

生1:看这个“罩”字,孔乙己本来是挺善良的,给孩子们分豆吃,可是又“罩”住,说明孔乙己太幼稚了,甚至用迂腐来形容都不为过。

生2:他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还想要,他就用五指将碟子“罩”住,不肯多给,有点抠门的样子。

生3:孔乙己思想比较幼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他给每人一颗豆,想大方,可是又不能特别大方。

生4:他还用古文的方式来说话,引得孩子们笑,连小孩子都有些瞧不起他。不仅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也说明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

师:好,我来做点总结。这个地方,孔乙己只有一碟茴香豆,他还分给小孩,说明他还是很善良的,可是每人分完一颗,他就说:“多乎哉?不多也。”又穷又酸。 “穷”是因为他没多少钱,他只有一碟茴香豆,分一点点就可以了。“酸”是说他口中的那些迂腐口语。

从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角度,对上述教学实录(节选)的分析, 下列正确的是( )。

  • A.生1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学生自能悟出人物形象
  • B.教师应该让生4模仿孔乙己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人物性格
  • C.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对上述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形象的理解
  • D.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阐释清晰,学生能由此准确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A 项: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不能体现教师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错误。

B 项: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孔乙己的说话语气属于教学指导,并不是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分析,错误。

C 项:教师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是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引导,正确。

D 项: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是以教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不能确定学生是否准确地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 A.为人师表
  • B.清正廉洁
  • C.敬业爱业
  • D.团结协作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指( )。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