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详情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开始做题

试卷预览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设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匾额文化”活动方案,按要求答题。

活动一:了解匾额里的“错别字”,猜猜匾额中“错别字”的寓意,让学生了解有些匾额里的字看似有误,实际上有独特的寓意。

活动二:理解匾额的独特寓意。归纳匾额的不同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匾额的功能和悬挂的场合,理解其中的寓意。

活动三:探究匾额的文化内涵。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全聚德”“同仁堂”等知名匾额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匾额,继续在小组内谈谈这些匾额的文化内涵。

活动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匾额,配上文化内涵说明,送给最好的朋友。

对上述活动方案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活动一的重点是匾额中“错别字”的独特寓意,而不是引导学生识字写字。B项,活动二侧重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D项,活动四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有些学生的习作,整体的段落安排比较清楚,但各段中的层次很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句群,比如,空间顺序、动静关系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剖析教科书选文中某些段落的层次关系,学习有条理地表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有二百多字,写了植物、动物,远景、近景,静态、动态,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味觉感受等众多内容,层次清晰,堪称典范。教师还可以提供一组课外材料,其中包含相互关联的句子,但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不紧密。重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层次组织这些材料,重新调整语序,写成一段层次清晰的文字。

对上述教学论文片段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C项,说法太过绝对,教科书中的选文类型多样,体裁多样,有的课文内容及结构并不适合作为训练中学生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单选题

阅读两位教师教学《中国石拱桥》的课堂小结,按要求答题。

教师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吗?要说清楚一个事物,就要注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还要注重怎么说。比如把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可以用熟悉的事物来替代它。再比如,准确地列出数字就使得说明更加科学严谨。如果能把一个事物分类进行介绍,就会更加清楚明白。

教师乙:今天学了《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又建成了各种各样的桥,这是古人不能想象的。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建造通往幸福生活的美丽桥梁。

对上述课堂小结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B项,教师乙的总结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并没有涉及说明对象的特征。C项,《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石拱桥特征的描写,两位教师均未涉及这一点。D项,教师乙的总结未涉及“解读说明文”的内容。

单选题

阅读某教师《海底两万里》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

文学名著阅读,其核心当然在于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对情节的了解和把握,就无法明确整部作品的脉络和主线,自然也就不可能对整部作品的主题、情感作出深刻的理解。八年级的学生,缺乏阅读的自觉性,而且也缺乏阅读的技巧方法,只是粗略阅读,图个“有意思”。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深入地探究文本,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读完一本名著不容易,读懂一本名著就更难了。因此,在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中,老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在我原先的设计中,学生每天要阅读《海底两万里》两节内容,并对各节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名著最基本的情节。而在后续的设计中,我发现仅这样并不能促进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受其他老师启发,我安排学生在周末选择作品中最打动自己的三个情节来配画,并说明理由。

对上述教学反思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配画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容。B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阅读量也就不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D项,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说他们没有老师的指导“无法读完一本名著”太过绝对。

单选题

阅读《春望》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国”对于杜甫来讲,那么重要吗?“国”意味着什么呢?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解释“国”为一片有士兵守卫的疆城。

(投影并讲解)“国”字有两种解读:其一,国都,指京都长安。(朱东润.春望[A].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10-111)其二,国家。杜甫今存诗歌1400余首,“国”字共出现127次,经统计分类,有50多例解释为“国家”。

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词义的教学教给学生释义的方法,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繁体字、了解不同的造字法,也没有涉及查字典的方法。

单选题

教科书中《卖油翁》设置了一道练习题:“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罐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对编者意图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该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疑探究,与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无关。

单选题

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们围绕“写作教学和评价”各抒己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课程标准把写作教学分为四个学段,不同学段的写作教学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C项,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D项,写作评价过程要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单选题

某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出读后感,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A项,阅读书报杂志是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B项,“更为强烈”表达有误,不能说谁的影响更强烈。D项,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并不一定要有个性化体验。

单选题

古诗中某些句子因为蕴含哲理而被后人反复引用,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某教师安排学生汇编这类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B项是写景的诗句。

单选题

学习戏剧单元,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在台词中融入唱词、民谣、快板等元素”的艺术效果,举出具有这种特征的作品,下列不适合的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A项,《枣儿》的开篇出现了童谣。B项,《龙须沟》中有程疯子的快板。C项,《变脸》中多处出现民谣。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