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试卷4
- 推荐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9-30 16:19
- 卷面总分:21分
- 答题时间:240分钟
- 试卷题量:21题
- 练习次数:10次
-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试卷类型:模拟考题
试卷预览
教学某版高中语文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下面的导入:
(上课初.教师板书课题、介绍背景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是饮誉世界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v3,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
(教师大约用了4分钟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两人的友谊、马克思逝世的情景,等等)
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的教学导入设计。
【答案】D。
【解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使用何种导入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充分分析课文内容、学生情况及所搜集的资料,然后再根据课堂实际灵活使用。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为课文教学奠定多方面的基础。背景知识导入如果处理得当也能起到教学导入应有的效果。关键看教师如何处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时为其设计的板书,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板书设计的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板书设计除了要具有视觉美感还要布局合理,最主要的是要能够为文本教学服务.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板书都一定要具有视觉美感,但所有的板书一定会是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好的板书首先要抓住课文重点,理清教学脉络,深入浅出;其次要布局合理,脉络清晰:最后要简明概括,美观醒目。故D项说法有误.当选。
在教学《茶馆》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茶馆》的电影,让学生对照剧情与课文完成教学。对这一教学资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在学习话剧《茶馆》时,学生对文字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剧情和历史朝代更迭中下层百姓的无奈与不幸未必能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茶馆》作为剧本是为演出服务,通过表演的形式能够展现出剧本的魅力。学生单纯地阅读剧本,其对文本的认知可能会被文中的人物走马灯一般更换所扰乱;由于地区方言的原因而对人物语言的北京风味,对《茶馆》中所表现出的中国民俗、场景等都无法通过自身的想象来获取;因为学生个体文学素养的差异,对《茶馆》情节上的过渡与衔接、转呈与高潮,对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在理解上也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教师通过播放《茶馆》的电影,让学生对照剧情与课文,在视觉、听觉上更为直观地感受《茶馆》的京味,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更上一层楼的作用。学生自排、自演话剧虽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剧本,但因为学生能力有限,很难准确把握剧本人物心态、情节发展,故在教学之初不建议使用,可在完成文本解读后,再让学生进行自排、自演。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评议,落实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大约20分钟)
1.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老师平衡调配。把全体学生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甸式”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各小组讨论分析文本中存在的文言知识.然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到黑板书写。其他同学针对书写内容做好补充和评议准备。
2.展示每一小组讨论后黑板上书写的结果。(略)
3.学生点评各组答题情况。(略)
4.教师点评肯定。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一课时设计的讨论教学环节(节选),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实施中小组讨论教学的评析。
【答案】A。
【解析】教师作为交流与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对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另一方面也可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探讨出现方向性问题时,对学生的问题或看法提出质疑.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在“表达与交流”专题中,设置了四个栏目,分别是:“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对该专题的实施建议分析不恰当的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建议。
【答案】C。
【解析】教材中设置的四个栏目要点,按顺序依次为“立论”“选择和使用论据”“论证”“议论中的记叙”。这四个部分的排列顺序是符合议论文写作顺序的,立论是写议论文的基础.确立论点之后,要选择论据,然后选择适合的论证方法,同时,在论证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叙手法的运用。这四个栏目不可调换.教师应该按照顺序进行教学。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一、诵读课文:教师学生共同配乐诵读课文
二、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A】 1.有人曾经评价《滕王阁序》: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请拿出你的小卡片说说你最欣赏文中哪些语言,从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赏析。(小组交流)
2.我们一起来分享.感受王勃语言的魅力。
要求:读出你选择的语句、串译、评析(从内容、写法方面)。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学生随时有感情地读课文)
板书: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内容方面:意象、意境
艺术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用典、对偶、反问等)、炼字、色彩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白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融情于景)
必要时补充:大家看看这三对儿对偶句一样吗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B】 对偶的形式:a.正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对偶形式)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反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
流水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关系:句与句对偶。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作“当句对”)
作用:表意凝练,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富于音乐美。
3.【C】 《滕王阁序》的关不仅在于体现了王勃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交织的复杂的人生情感.更在于文中大量精妙的语言,文中句句是经典之言。我们不再一一分析了,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来感受文章之美。(饱含深情地再次与全班齐读课文)
三、【D】 仿写拓展练习:教师展示下水作品,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对仗形式,以文中的一段为写作内容,或评点,或谈感受,写一副对联。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答案】D。
【解析】分析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不难发现,虽然在写对联这个环节上,教师没有先入为主地讲解写作要求,但是在讲解文本内容时,教师却涉及了对联的相关知识.故这里没必要再次进行讲解,且这里教师选择用自己的示范写作作为指导,这样避免了单纯讲解的枯燥性.教师有效的写作示范.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自在。
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人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语文教学设计的分析能力,对高中语文教材使用方法的掌握。
【答案】B。
【解析】很明显,题干中的教师让学生“联系单元中的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阅读”且“通过新闻写作练习”,切实做到了“阅读”与“实践”的统一:题干中的教师利用选修教材进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教师从其中一篇单元选文人手.继而联系单元中的其他作品.正是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了专题式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新闻学习水平。
在学习《陈情表》时,学生发现课文下面有很多对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解释,从语文教材的构成来看,这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系统 (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教科书四大构成要素的区分。
【答案】C。
【解析】助读系统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补白、插图等等。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1)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文字。
(2)教师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
师:刚才同学们看了“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段材料.一定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所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下面我们再来对这段文字进行一下语法分析,来进一步理清句子的层次。(教师点拨后,用幻灯片打出语法分析)
(3)朗读文段。
(学生思考1分钟后)
师:下面。我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这段文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时的一段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教学内容设计的评析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答案】C。
【解析】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意图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其思维并未迅速随着教学情境的切换而随之转换。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学习,而思考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而言,教师在创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必须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思考时间如果偏短,学生的思维必然无法展开与深入,势必失之于肤浅散漫。这样,学生就容易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使教学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这堂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紧凑,虽然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但却因为过于追求紧凑、热闹,导致思考时间或过短或缺失,容易形成走过场现象。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
-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
-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
试卷分类: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