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结束技能:
(1)“动物细胞”一节教学结束时,教师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进行比较。
(2)“高级神经活动”一节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小孩第一次打针会哭起来,小孩看见针就哭,小孩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小孩听说打针就哭。以上四例各属于什么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的,请指出是第几信号系统的反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总结点评。
(3)教师讲完“叶序”以后展示了天竺葵的盆栽实物及照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天竺葵相邻两节的叶片总是不相互遮盖的,植物界中这种叶镶嵌的现象可使植物获得更多的阳光。接着教师介绍:研究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是非常有趣的,数学家研究了车前草.发现车前草的叶子排列是按对数螺旋线有规律地排列的.这样的对数螺旋线排列是采用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有人根据车前草调节叶片接受日光辐射的原理,设计了几十层大厦,使每个房间都能得到温暖。
问题:
以上材料中教学所使用的结束技能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20分)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比较异同。将新学概念与原有概念,或者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闻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这样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材料中教师将动植物细胞结构做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两种细胞结构的同时还找出了它们的异同点.加深理解。(2)提问法。学生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材料中教师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运用.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小孩打针哭闹的生活现象。
(3)拓展延伸法。拓展延伸法是指教师在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同时,与其他科目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容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知识向其他方面拓展或延伸的结课方法,以拓宽学生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材料中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的同时。联系数学知识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建筑,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案例说明】
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案例l与案例2分别是两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
【案例1】
【案例2】
问题:
(1)请从课程基本理念的角度,写出案例1与案例2教学设计的异同点。(12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两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策略。(8分)
- 查看答案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1司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 查看答案
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
(3)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选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
-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B.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
- C.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可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
- 查看答案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20%、15%、30%,则该细胞能完成( )。
-
- 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 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