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载体》一节的核心知识是血液,某教材围绕血液的成分和功能展开,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探究,使学生逐渐理解血液之所以是物质运输的栽体与其组成成分有密切的关系,为学生构建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知识体系做好铺垫。
依据上述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一个导入并确定其三维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教学设计中的导入技能和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 【参考设计】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点击网页。播放视频:南京产妇沃梅林产后大出血,但因血型罕见,找不到血源。生命垂危,后经向社会求助终于转危为安。
学生观看后即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感动不已。同时也认识到血液对生命是何等重要。提出问题:血液为什么如此重要 它由哪些成分组成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血液的成分和人血永久涂片,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②解读和识别血常规化验单,体验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树立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中,细胞器之问的协调配合”部分的教科书内容如下: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内有许多条“生产线”。每一条“生产线”都需要若干细胞器的相互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就是一个例子。
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
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图3—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
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来往,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问题:
(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宜使用哪种方法画出简单的实验过程图解。
(2)利用所设计的流程图,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
- 查看答案
材料:
甲、乙两位老师的提问
甲、乙两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中分别提出了如下
问题:
问题:
(1)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甲老师和乙老师的提问特点。
(2)针对其中一位教师的提问提出改进的建议。
- 查看答案
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请4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角色。具体活动如下:
扮演“核糖体”的同学把道具串成一条长链代表初步合成的“多肽链”,并交给扮演“内质网”的同学,后者用代表“小囊泡”的小桶装好“多肽链”后交给扮演“高尔基体”的同学;“高尔基体”将“多肽链”盘曲折叠,之后交给扮演“细胞膜”的同学;“细胞膜”把小桶放到教室外。
引导质疑:该角色扮演活动在设计上存在哪些不足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没有涉及线粒体的角色,该活动没有反映出线粒体在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不断提供能量的作用。
之后教师总结。
问题:
(1)材料中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简要谈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
- 查看答案
图6为记录离体神经细胞电生理装置示意图。A为刺激仪。B为记录仪,其中一个电极插入细胞内,另一电极至于细胞外并接地(令其电位为零)。C为离体的神经细胞。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不给予刺激,B记录到的电位比膜外电位______(高/低),此时膜主要对______离子通透。
(2)当A给予有效刺激,B记录到的电位波动叫作______电位。该电位波动的形成,主要是膜先后对______离子和______离子选择性通透的结果。
- 查看答案
图5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1)从④→⑤的过程,利用了______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__性。
(2)从④→⑤使用的培养基中,需添加______和______两种关键性的植物激素。
(3)转基因抗虫作物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