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在完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对实验进行改进的教学片段:
教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同学们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学生: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教师:对,这是需要改进的地万。
学生: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
教师:根本就没有粗糙程度一样的木板。我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弹簧晃动带来的误差。
经过教师的改进,学生们重新设计了实验,并得到更接近真实值的结果。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析。
(2)请设计一个新的教学片段,以改进上述问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首先,当学生总结出“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这一问题时,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赞美和鼓励。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发问、探索的积极性: 第二,当学生提出“接触面光滑程度不一样,能不能改进”的问题后,教师的应对方式简单、粗暴,缺乏引导。这无疑给勇于发问的学生浇来一盆冷水,扑灭了学生质疑的火花。
第三,实验教学鼓励学生亲历提问、猜想、假设、制定计划等过程,通过科学的探究得到实验结论。此教学片段中,教师跳过了以上探究过程,直接给出实验结论的做法不仅忽略了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教学片段:
师:对摩擦力现象,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经过此节实验课,也知道了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次实验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呢
生1:拉动木块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生3: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教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下面给大家几分钟,讨论下如何改进这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可以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固定相连,将它们放置在长木板上,拉动长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认为这个方案可行吗如果可行,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1:这个方案比之前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于如果拉动长木板,木块会保持相对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稳定。便于读数。
生2: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3: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动长木板的速度无关的结论。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