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阅读以下常见的“合作学习”镜头,分析总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镜头一:“亚洲的自然环境”这一课题中,教师宣布:“前后桌同学4人一组,讨论一下亚洲被哪些大洲、大洋包围 ”

镜头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中,教师按教室8列座位,每2列合并,将全班学生分

为4组,即青藏地区组、南方地区组、西北地区组,要求每组讨论研究区域的范围与典型特征。

镜头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题中,有3次小组合作讨论,酷爱地理的甲男孩承包了所有的学习任务,而其他同学则比较消极。甲男孩总是代表本组汇报成果,总能够为本组赢得满分。对此,其他小组成员非常不满,说:“为什么总是他回答 ”

镜头四: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的公开课上,全班50名同学,被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课桌拼合在一起。每小组激烈辩论的声浪此起彼伏,教师微笑着闲庭信步.静观学生的表演。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以上四种现象都是形似而神非的“假合作”,实际上反映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类问题。

一是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伴而生,应该是在每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研讨与探究,达到新知识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镜头一”所涉及的学习内容浅显易懂,亚洲周围大洲、大洋的名称只要读图即可说出,无需小组研讨解决问题,这样做反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当。“镜头二”中的班级有48人,座位是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每个小组12人,从前往后分坐6排。如此分组,前后同学相距甚远,根本无法进行交流讨论。所以,讨论只是冠以“合作”的名义,实际上还是自主式思考。

三是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不平等。由于个体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表现欲望等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学习能力与效率会出现分异现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个体不平衡的问题,例如,“镜头三”中的甲男孩就成为同伴中的“小权威”,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被忽视,甚至成为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这也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是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管理粗放。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脱离教师的自由学习,同学问不是吵闹一团的盲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序互动。“镜头四”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可能会使学习内容偏离课堂目标,并且容易造成自由散漫的课堂风气,反而有悖于合作学习的人文追求。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内容。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资源枯竭是指由于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与破坏,使地球上某些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以至不敷人类资源需求的现象。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自测卷,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深度自测卷3

(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由于人们长时期地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生物链被割断,导致生态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相当一部分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动物和植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演化,产生过、也灭绝过许多物种,但这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损害。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目前,各种各样的污染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危害到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自测卷,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深度自测卷3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大气污染是指洁净大气被有害气体和悬浮物质微粒污染的现象。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它们主要由燃烧煤和石油类物质产生。大气污染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物有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自测卷,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深度自测卷3

——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深度自测卷,2021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深度自测卷3

材料二21世纪以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不断承接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

材料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地向区外转移对区内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应以区外异地转移和区内就地转化两种途径并重,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转化。?

(1)简述珠江水系的特征。(4分)?

(2)根据图中信息,从能源和交通角度,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条件。(6分)?

(3)从发展非农产业的角度,说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内就地转化的具体途径。(6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王老师讲授“城市交通运输”一课时的承转设计:

【承转】请对照以下景观图(武汉市交通景观图与乡村交通景观图对比),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交通的空间分布、交通流量的大小和时间分配、交通管理等方面说出城市相比乡村交通所具有的突出特点。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教师放映“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请观察“武汉城市道路网模式图”,分析武汉市道路网有哪些形态类型

(教学内容进入城市道路网形态类型、影响因素和规划原则的学习)

(教学过程略)

【承转】联系生活体验,①说出武汉市存在的最主要的交通问题。②目前,武汉市为缓解该问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③请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内容进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学习)

问题:

(1)该材料中教师设计的承转属于哪种类型,它有什么特点 (6分)

(2)这种承转的优势是什么,在设计这类承转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了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设计自主学习课题,检验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巩固和迁移,以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拓展学习为例,课题:从鞍钢、宝钢、首钢谈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鞍钢、宝钢、首钢的区位图及北京城市规划局部图。

教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进行差异目标设计)、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自学提纲。学习目标:①查阅三大钢铁工业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社会经济效益及发展状况;②查阅教师展示的图片,运用五类指向性工业主导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出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当今工业的布局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③分析首钢目前位置和搬迁后位置有什么不同 新首钢迁址曹妃句,主导区位因素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打开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包括根据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学习方法。

提交给教师,然后进行资料搜集和解决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提供讨论板,由教师设置论坛,学生通过网络将自己的见解和疑难上传至论坛,将各自的学习结果进行交流。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内走动指导答疑,或在网上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疑问予以解答.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

给出要求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在网上及时批改。

教师回到讲台,请学生代表将学习目标一一解答,然后将本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作小结,对有争议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最后教师适当补充,得出全面结论。

问题:

(1)分析材料中教师使用的地理教学过程模式,并对该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进行评价。(10分)

(2)简述此教学过程模式的教学程序。(10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基本理念的理解。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