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材料:

某教师在组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教学时采取如下的教学行为:

首先提出观点: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

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例一,视频播放: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例二,图片说明光影响植物生活和分布,阳光会影响动物的体色;过热或过冷,都会使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例三,实例说明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或其他生存条件而发生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寄生、竞争、捕食等关系。

例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如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等。

例五,生物适应环境的有趣现象: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请就该教师的课堂设计进行一个简短的教学评价。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教学内容及行为的评价能力。 【参考答案】

该教师先提出观点,再为观点找证据。具体的事例固然能帮助学生对观点有正确的理解.但也只是把这些事实硬塞给学生,让学生认同而已。缺少学生的自主探究.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观点可以有多种途径,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能纸上谈兵,因为在实践过程中除了能学到这些方法外,还能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切身的体会,观点的形成是很自然的。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关于“温带的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湘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温带气候类型”的内容。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的陆地,北半球明显多于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也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等地区。

阅读“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是,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例如,1975年8月,河南省某地3天降水1700多毫米,造成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2000年夏初,我国的华北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灾害,导致许多地方的冬小麦基本没有收成。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李老师初中地理“经纬网”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阅读教材,观察地球仪,感知经线和纬线,用彩带将赤道、南北回归线贴出。

2.观察教材中有关经线和纬线的示意图,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的板图中示范,学生利用手中空白图分别练习画经线和纬线。

3.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并依据其检查学生自绘经线、纬线的正确性。

4.将经线、纬线综合到一个图上,标注度数,形成经纬网地图。

5.利用经纬网进行练习:①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②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名。

问题:

(1)“经纬网”一课教学设计的亮点有哪些 (12分)

(2)“利用表格,比较并归纳经线、纬线的特点”,至少从四个方面进行,请列出比较项目。

(8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下面是某老师“中国农业的分布”一课的教学设计片段:

1.展示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景观照片。例如南方水田插秧和水稻收割,北方小麦播种和收割等照片,介绍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反映事物,但不注明地点。

2.学生分组观察照片,记录观察内容,讨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学生利用地图,讨论照片上的农业生产景观可能出现在哪个地区。

4.由学生利用相关图像向全班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讲评,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问题:

(1)举例说明该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哪些地理学科能力 (12分)

(2)为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教师在讲评时可以出示那些专题地图配合讲解 (4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绘制世界轮廓图,标注大洲、大洋、赤道的名称,并说明运用该“简图’’作为板图的地理教学价值。(12分)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对《义务教务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评价建议中“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的理解。(从评价内容,评价水平层次等方面思考)(12分)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