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中综合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简述你对该学科综合性的理解。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的。地理学研究空间系统在于揭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于认识其整体性。这就涉及到地理学的一个关键特征——综合性。从研究对象来看,地理学研究范围极其宽泛,上至大气圈对流程顶部,下至岩石圈的表层。从学科跨度来看,地理学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学科体系交叉的产物,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
(2)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是由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的。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发展趋势来看。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更为突出。例如,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研究学科涉及大气、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是发生在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和空间组织、理解和把握这种分异和组织规律对于合理布局经济活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有着重要价值;此外,地球信息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空间技术、信息科学等交叉和整合的产物,能够为地球系统中许多研究领域的综合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案例:
下面是某老师在初中物理“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课中新课导入的教学片段:老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老师拿出一个漏斗和一个乒乓球)
老师:现在我用手把乒乓球放在口朝下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甲:乒乓球掉下来了。
老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让乒乓球悬在漏斗口而不掉下来呢 (学生思考……)
老师:如果我用嘴通过漏斗颈向下吹气,然后放开乒乓球,大家猜一猜这一次乒乓球还会掉下来吗
学生乙:会掉下来。
(老师向漏斗颈吹气,手放开乒乓球后,乒乓球悬在漏斗口而不掉下来,学生吃惊地看着……)学生乙:太神奇了,不可思议。
老师:这不是魔术也不是杂技,其实你们也能做到,只要不断地吹气,让空气流动起来就行。学生甲:那我们也来试试吧。(先后有几位同学上台模仿老师实验,如图8所示)
老师:流动的气体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我们这个实验就跟流体压强有关。想弄清原因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吧。问题:
(1)用“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上述实验现象。(7分)
(2)分析这个教学片段在教学中的功能。(8分)
(3)用另外的实验设计一个该内容的新课导入教学片段,要求达到与上述教学片段相同的功能。(15分)
- 查看答案
案例:
某教师为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某学生对其中一题的解答过程如下:
题目:如图7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滑轮组把一质量为120 k9的重物提起。若工人师傅的拉力为400 N,在10 s内重物被提起了1 m。(g=10 N/kg)求:
(1)重物的重力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解:(1)∵m=120 kg ∴G=mg=120 kgxl0 N/kg=1200 N
(2)W有 =F·s=400 N×I m=400 J W 总=G·h=1200 N×4 m=4800 J
(3)
答:重物的重力为l200 N,滑轮组机械效率约为8.3%,工人师傅做功的功率是40 W。
问题:
(1)指出学生解答中的错误,分析错误产生的可能凉因,并给出正确解法。(10分)
(2)给出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10分)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浮力”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浮力”一节.关于“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探究实验如下: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在图14.5-3中,塑料块浸入水中之后,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叫做塑料块所“排开”的水。
利用图中的器材,测出塑料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再测出塑料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你能不能发现塑料块所受的浮力等于什么
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浮力的概念。任务:
(1)简述阿基米德原理。(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示实验如下:
演示
如图9.3-7所示,在螺线管的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并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满铁屑。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轻敲纸板”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 查看答案
结合实例说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