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两位教师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流程,完成下题。
教师A:
一、阅读查疑
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
二、讨论释疑
1.(齐读第一段)“比美”离题了吗 有何作用
2.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关系
3.(齐读第二段)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之处 何以能比喻讽谏
4.(齐读第三段)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王确实受了蒙蔽 (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 何以见得 )
三、延伸迁移
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王之蔽.甚矣”一句,为何点到却不深说
2.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内容
3.这个故事于今有何积极意义
4.如何看待《战国策》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教师B:
一、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学生小声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有问题可以向教师提问。
二、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本文写了几个人 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写了几件事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邹忌长什么样儿 他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是怎样回答他的 他信了吗 他反思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邹忌怎样给齐王讲他的感受 他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3.听了邹忌的分析.齐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4.齐王纳谏后.收到什么效果
(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四、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问题:
请从教学活动设计的角度,评析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师A的教学过程:
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文本解读之前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书.疏通文意。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复述大意后,直接概括文章思想,问题设计没有梯度,不符合学生思维惯性,学生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文章思想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内容逐步概括。讨论释疑阶段.逐段分析割裂了文本.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衔接,没有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形式比较单一,多为学生齐读。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一起在学习探究中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一
(2)教师B的教学过程:
三次朗读,从易到难,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探究文本,从不同角度设疑,设疑巧,且问题设置富有层次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与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若在作业设置环节中加入具体探究活动,比如学生课下以小组形式阅读《战国策》,然后请同学们交流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又能够让学生细细体会书中优美的文辞,机智、生动的语言以及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认识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
要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材料二某版本教课书中关于“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有关内容。
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图6.31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6.32)。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图6.33),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牛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
- 查看答案
材料:
下面是张老师在七年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请读“亚洲地形图”(PPT显示),思考回答:亚洲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生1:……(茫然,回答不出来)
生2:青藏高原最高
师:亚洲有哪些地形区亚洲之最有哪些
(没有学生举手,教师指图讲解)
师:亚洲的主要地形区有: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还有亚洲最大的西伯利亚平原……
师:亚洲的主要河流有哪些它们的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没有学生举手)
问题:
(1)分析张老师采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
(2)上述教学片段所涉及的知识哪些属于地理感性知识哪些属于地理理性知识
(3)简述地理理性知识的教学步骤,并选择材料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说明。
- 查看答案
材料:
下面是宋老师在八年级“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一课中的结课片段。
师:学完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现在老师布置一个重要任务(PPT展示)“元旦到来要外出旅游,请你为全家拟定一个出行计划”。
生:好!
师:计划应该包括哪些项目呢
生:……
师:很好!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交通线路、时间安排(包括出行时间、航班、车次)、自驾与否、路费预算等。
师:告诉同学们几个“贴士”:
第一,设计自驾游的同学,请学会看地图或者路牌上的标识了解路况。
高速公路的标识:“GX”或“GXX”……如“G5”是京昆高速公路,“G56”是杭瑞高速公路(杭州到瑞丽);国道(G×××)、省道(S×××)、县道(××××)、乡道(Y×××)和专用公路(Z×××)。
第二,告诉大家一个出行的“神器”。(教师点开某旅游网站,屏幕上显示机票、酒店、火车票等信息,并讲解……
师:请同学们写出出游计划。期待大家作品。下课!问题:
(1)结合材料概括宋老师结课设计的优点。
(2)说明材料中课后作业的功能,再分别对课前预习作业和课上作业的功能进行简要说明。
- 查看答案
材料一下图为多瑙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甲区域有洪水发生,且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水灾,乙区域内种植业发达,有“粮仓”美誉之称,是世界小麦主要产区之一。
问题:
(1)分析甲区域洪水灾害频发的原因。
(2)简述乙区域发展小麦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 查看答案
绘制中国疆域轮廓示意图(要求:绘制中国疆域轮廓、在图内绘制长江、黄河干流,标注名称和图名),并简要说明运用该图指导学生学习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意义。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