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学习闻一多《想和做》后,教师布置一项作业,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积累成语“锲而不舍”,对该教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中语文专项训练

  • A.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的方法
  • B.画图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成语的含义外显出来
  • C.规避了枯燥的机械训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 D.从评价方式看,该教师能够有效运用终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教学实施中的作业布置。在学习《想和做》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表格积累成语“锲而不舍”,包括四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定义该成语、联想一个近义词和反义词、用画图表现自己对该成语的理解、用该成语造一个句子。可见教师在布置作业上独出心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展开一个成语的学习与知识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与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

A项:教师通过表格法引导学生采用四种途径来学习与掌握“锲而不舍”一词。表格法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是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成语的意思是抽象的,但通过画图的方式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成语所表达的画面与意思,是一种知识抽象转化为形象的重要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该教师的成语作业学习有别于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并且利用一“表格”,内加不同的表达与知识学习,能够避免枯燥的机械训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按照评价的目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学年、学期开学前或开学时施行,其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和进度;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验、期中或期末测验来实施。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的结果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或改进教学工作,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据此作出终结性评价。

而题干中的教师作业布置所运用的是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题干相符,当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中“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公平的含义较广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又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通关卷,2021年教师资格《道德与法治》高中高分通关卷4

教师提问:比较图1和图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别。

学生一:前者是一种文化创作,具有文化内涵,能保存和传播书法、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前者与景观融为一体,能给人以关感,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

学生二:后者“到此一游”的涂鸦虽然字写得没那么漂亮,但这是游客的自由,况且也不伤害其他人,所以也无伤大雅。

教师:学生一的回答非常好,学生二的回答完全错误,各位同学千万不要向他学习。

问题:请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教师对两位学生的评价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查看答案
问答题

传统教学具有注重预设,忽视课堂生成的倾向。新课程教学主张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生成,引导生成,强调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然而,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仍有不少教师,或忽视生成,或回避生成,或压制生成,从而把生成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或是让生成“花自飘零水自流”。众所周知,建构主义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课堂生成也要坚持建构主义的指导,对生成的引导、利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对生成的建构过程。一教师教学《政治生活》中的“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课前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就教材涉及的反腐败问题,师生共同列举了一些干部收受贿赂的事例。突然,一位学生在下面嘀咕:“当干部没有好下场!”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某机关一位干部违法了,某镇一个镇长被判刑了,某学校一位校长被撤职了……教师原来设计的教学思路立刻土崩瓦解,课堂陷入了混乱。而此时教师却无奈地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嘛,毕竟还有很多好干部”。

请根据建构主义知识,分析这位教师的不当之处。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某老师想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相关理论,请给该老师提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材料:

中学生楚某自从结交了几个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后,逐渐变得不思进取,经常逃学旷课,

迷恋网络游戏,经学校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毕业后,他进一步发展到敲诈勒索一些中学生,甚至盗窃财物、参与赌博,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

问题:(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楚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2)谈谈这一案例对教师的启示。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