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自然》教材第一册《植物的果实》一课,正好安排在秋季果实成熟的时候,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搜集各种果实,并提醒注意:“你认为是果实的,上课时你把它带来。”
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把带来的果实放在桌上,并重复我的要求:“我说过.你认为是果实的,你把它带来。”
“现在你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带来的是不是都是果实”这时我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带来的大多数是水果类.如梨、苹果、桔子、柿子、香蕉等,少数同学带来花生、粟子、枣、核桃、葵花籽等。这时。有个同学举手发言,说:“有的同学把胡萝卜也带来了,胡萝卜不是果实。”
“胡萝卜是果实。”带胡萝卜的同学不举手就急着争辩。“胡萝卜到底是不是果实”我问大家。
“是果实!”
“不是果实!”全班同学几乎同时发言,立刻形成了“两派”。
“认为胡萝卜是果实的和认为胡萝卜不是果实的。能不能谈谈你们的理由”我说。“胡萝卜能吃,所以是果实。”主张胡萝卜是果实的同学说。
“能吃的不见得都是果实,鸡蛋糕也能吃。”另一同学反驳。
“鸡蛋糕不是植物长出来的,胡萝卜是植物长出来的。”又一同学申辩。
“植物长出来的不一定都是果实,芹菜、大白菜就不是果实。”又一同学提出相反的意见。“胡萝卜有营养.所以是果实。”一同学又提出另一条理由。
“有营养的一定是果实吗大白菜也有营养。”又一同学反驳。
“胡萝卜是长在土里的,所以不是果实。”最先提出胡萝卜不是果实的那位同学说。“花生也是长在土里的.花生应该是果实吧。”又是一次反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忘了“举手发言”的常规,一来一往争辩着。
“好,争论得很好”,我终于发言了,“说胡萝卜是果实或不是果实的理由,看来都说服不了对方。怎么办呢现在,我教给大家一个研究的方法。”
此时,同学们的精神异常集中,都想知道这个方法是什么。我因势利导地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一件东西认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拿得准的东西来跟它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哪些不同的,就容易找出答案了。”
“比如”,这时我拿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这个苹果和梨是不是果实呀”“是。”同学们齐答。
“有说不是的吗”没有人回答。
“看来都认为它们是果实,没有不同意见了,那么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个苹果和梨吧。”
问题:请问该材料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老师教学的材料谈谈运用此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讨论法。 (2)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①讨论前,教师应提出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明确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②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自由发表意见,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③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小结,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材料中的老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果实,在上课时要求学生针对“带来的是不是果实”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于是学生开始讨论;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热烈的争论,并且老师针对讨论的进程进行了一定的指导。这些做法都符合讨论法的运用要求。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