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素内酯(BR) 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 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植物激素。科研工作者用 BR 对水稻进行了处理, 实验 1 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生长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实验 1 可推测 BR 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 提高抗病性
- B.实验 2 能证明 BR 对水稻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C.BR 对水稻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的取值范围是 1. 31--1. 41
- D.BR 是植物体特定腺体分泌,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油菜素内酯(BR) 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激素, 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 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植物激素。科研工作者用 BR 对水稻进行了处理, 实验 1 检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水稻叶片几丁质酶的活性(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 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生长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由实验 1 可推测 BR 可以提高水稻对真菌细胞壁的水解作用, 提高抗病性
- B.实验 2 能证明 BR 对水稻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C.BR 对水稻生长作用的最适浓度的取值范围是 1. 31--1. 41
- D.BR 是植物体特定腺体分泌,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 查看答案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 现用 X 射线处理某易感型雌株, 使该易感型雌株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 成为异常染色体, 变为抗病型, 让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杂交, 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 抗病型雄株=2: 1,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
- A.易感是显性性状, 抗病是隐性性状
- B.控制易感和抗病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 C.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
- D.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存活
-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朱红眼基因 cn、 暗栗色眼基因 cl 为一对等位基因
- B.在有丝分裂后期, 基因 cn、 cl、 v、 w 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基因 cn、 cl、 v、 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D.在有丝分裂中期, X 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 查看答案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 滴加 0.3g/mL 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B.T 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 离心的目的是将 T 2 噬菌体中 DNA 与蛋白质分离
-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 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现象
- D.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不同
- 查看答案
对小鼠的研究表明, 夜晚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能合成较多去甲肾上腺素并将其储存于突触小泡, 当兴奋传导过来时突触小体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到突触间隙中。 白天小鼠合成、 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较少; 去甲肾上腺素可阻止 T 细胞和 B 细胞从淋巴结释放到血液。 人类这一过程刚好与小鼠相反, 回答下列问题:
(1) T 细胞和 B 细胞均起源于_______; 在体液免疫中 T 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 B 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而 B 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的原因是_______。
(2) 小鼠脑内肾上腺素神经元受刺激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时, 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 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的意义是_______。
(3) 研究表明人体肾上腺髓质细胞也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其作用的特点有_______(写两点)。
(4) 试推测: 与小鼠相比, 人类夜晚血液中 T 细胞和 B 细胞的数量会比白天_______(填“多”或“少”), 原因是_______。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