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期待有两种:一是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二是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帮助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

(2)树立成功的榜样。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

(3)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个体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牢固的。

(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加学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充满恐惧和焦虑。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己的态度?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当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是( )。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

查看答案
问答题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查看答案
问答题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