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阳关三叠》
教材来源:苏教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悠远古风》
答题要求:
一、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完成一课时(45分钟)的教案。
二、围绕所制定的课时目标,设计科学、可行、有效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3.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用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歌曲的主题旋律,感受歌曲的背景。
教学难点:“遄行”八度大跳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1.即兴创作?
(出示一组离别图片)如果你是作曲家或诗人请为这组图画配上诗或音乐,你会用什么古诗或乐器。(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有的唱,有的朗诵等。)
导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是南朝梁国的才子江淹的名句。说的是人们别离时的内心感受。古今描写离愁别绪的音乐很多。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二、新课教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师吟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生:王维《竹里馆》。那么请畅谈你心目中的王维。
①众生简介王维的生平。
教师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关于他精通音乐还有很多传说和典故。正因为如此。有人说王维的许多诗歌很合音律,诗的意境特别适合用音乐去表达。在以上过程中,播放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
②提问:
a.这首诗主要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哀怨离别之情)
b.背景音乐演奏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古琴在历史上一直称作“琴”,后来又名“七弦琴”。古琴的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古琴共有七根弦,由外侧向内依次名一弦、二弦……七弦。定弦则外侧弦音最低。内侧弦音最高。琴底则有两个出音孔,右面称作“龙池”,左面称作“凤沼”。历代古琴曲流传至今有百余种琴曲谱集,载有六百多种、三干多首不同版本的乐曲,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珍贵的音乐遗产。)
c.音乐给你带来的情绪感受是怎样的?(哀婉、缠绵、含蓄)
2.欣赏《阳光三叠》?
说到情感,应该讲所有的艺术都能表达情感。但是,各种艺术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是各不相同的,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层次上有时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才有古人如下一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应该说王维的这首诗在抒写离别之情方面已经够得上是精品之作,但后人为了让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更深,抒发的感情更浓、更真切,对它进行了新的艺术加工.把它改编成一首扶琴歌唱的琴歌——《阳关三叠》。古人把朗诵诗句称为吟诗,给诗句加上了节奏和韵律。今天也学一下古人,唱唱这首歌曲。
①乐曲简介
《阳关三叠》是古代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歌曲产生于唐代,根据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由于当时演唱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咏唱三遍,故名《阳关三叠》。也因诗中有“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玉门关南)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目前所见的《阳关三叠》,则是一种琴歌。
②相关知识:
a.“琴歌”——是指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
b.“三叠”——将其中诗句反复咏唱三段。《阳关三叠》分为上下两个阕。上半阕是王维的原诗,下半阕是后人增加的三段长短句诗词,分别补缀在原诗的后面。
C.对比赏析作品
①欣赏男声独唱《阳关三叠》,并请思考:
a.四句诗句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上半阕将王维的原诗分别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
b.歌曲中最有激情的是哪几句?请哼唱……
c.歌曲的旋律是否表达了诗意?
d.学唱诗四句。
②完整地欣赏由王震亚改编的合唱《阳关三叠》,学生可以跟着哼唱。
③设置问题:
合唱与独唱相比,它在音色、力度、速度等方面有哪些不同或特点?艺术表现力如何?(音色更加丰富,力度强弱对比很明显,速度处理以中、慢速为主。)
正因为这些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使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把情感渲染的更充分。
④分段欣赏,结合歌词和旋律去感受每一叠所渲染的情感各有什么侧重点?师生共同赏析三叠中的部分片断。
①浅析第一叠上半阕的旋律和下半阕的诗词内涵。
第一句是开始句,称作“起”句,旋律以级进的形式进行,音乐情绪显得平稳、柔和与深情,为营造浓浓的惜别气氛起到了积极作用。第二句总体上继续了第一句的主要材料,尤其后半句是完全相同,可称之为“承”句。第三句和前两句相比,虽然还有某些句法影子的存在(如后半句的向上二度模进),但更多的是变化和对比。前半句小三度的下行,使音乐更加深沉,这一句可称之为“转”句。第四句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形成头尾呼应.故可称为“合”句。
a.知识点:“起、承、转、合”是旧时写作诗文的结构章法,也是我们音乐创作的重要手法之一。
b.让学生共同演唱以上四句。巴乌吹奏
下半阕开始就是八度跳进,音乐情绪趋向(激动),与上半阕旋律的(平稳)进行形成对比。
问题:第一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宜自珍”——惜别)
②共同赏析第二叠下半阕。
问题:第二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感?(“泪沾巾”——忧伤)
③共同赏析第三叠下半阕和尾声。
问题:a第三叠主要渲染的是什么情绪?(“尺素申”——期待)
b.尾声渲染的又是一种什么情绪?(“噫”——感叹)
大家可以发现,与《送元二使安西》相比,《阳关三叠》的歌词多了很多,那是清代的版本。其实在唐代时,就有根据王维的诗发展出来的三叠,但已经失传了,而现在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的。
⑤评价:
让学生对《阳关三叠》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针对任何方面,比如它的词曲、表演形式、时代性、是否喜欢的理由、喜欢的程度等等。
这首歌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代歌曲,是唐代流行最广、流行时间最长的一首离别曲.可以说它是唐朝的一首流行歌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一颗光彩夺目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尤其是在那些文人墨客当中流传更盛。许多诗人都留下了赞誉这首琴歌的诗句。如:
“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张祜
“红绽樱桃含自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李商隐
“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白居易
三、巩固与提高:?
学生继续巩固什么是三叠,同时播放埙演奏的《阳关三叠》。埙是吹孔气鸣乐器,我国古代吹奏乐器。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实物。这些埙均为陶制,呈橄榄型、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多音孔埙是旋律乐器。后世埙均为平底卵形,质料有陶、石、骨(象牙)数种,陶制品最常见。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演奏时双手捧埙,下唇贴吹孔,吹气灌满埙腔,使之吹出埙音。手指按音孔,以奏出不同音高的音。现代改进后音量较大,穿透力强,音乐低沉苍劲,醇厚悲壮,很有特色,非其他乐器可以代替。
这首歌曲创作和流行的年代离我们确实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的情感。因为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四、小结与作业:?
《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王维生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时期,《阳关三叠》所表现的那种悲而不伤情绪正与盛唐人们的精神气质相契合。而《送别》产生于20世纪初,那是一个封建社会刚刚解体、新的社会还没有建立的时代,歌曲所表达的那种“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的情感基调,正与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可见时代不同,所产生的音乐也必不同。一种别离,不同情调。这就是《阳关三叠》和《送别》带给我们的感受!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可以获悉音乐与各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歌曲中,诗词是音乐的核心,而音乐则是诗词的灵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时,可以借助音乐来感受其韵律和情感;在学习音乐时,则可以通过诗词和其他文学艺术来感受其意境。因此,学习音乐不能只专一门而忽略其他,艺术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才能使音乐步入更高的境地。
包含此试题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一些学生表现出了担心、害怕、恐慌的心理。假如你是班主任,请你以“考前心理辅导”为主题,给学生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方案(至少包括题目、设计依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与过程、预计效果、检验方案等)。
(单一主观题) 要求:
1.拟定活动方案的主题。
要求:主题鲜明,概括准确,字数不超过25字。
2.阐述活动方案设计的依据。
要求:清晰合理,表达简洁,字数不超过100字。
3.写出活动方案的目标、内容与过程。
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及操作性,字数不超过600字。
4.如果该方案付诸实施,你将如何评估其效果。
要求:指标恰当,方法可行,字数不超过100字。
- 查看答案
案例一:
这学期,我新接手了一个班级。一段时间下来,一个叫小林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平日里沉默寡言,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校服,背着一个似乎从未洗过的书包。他座位前后排的同学桌子拉的都离他很远,下课也没有人和他玩,他好像坐在一个孤岛上。我曾试图与他交流,但他几乎不与我互动。
后来,从教过他的王老师那里了解到,小林从小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愿抚养他,是他年迈多病的奶奶一直照顾着他。王老师叹了口气,说道:“这孩子挺可怜的,可他自己也不争气,学习不上心,还不讲卫生,你看他的手、脸几星期都不洗一次,老师们说了多少次,他还是那样。班里同学也不喜欢他,不知谁给他起了个外号‘臭鼬’,就这样传开了。咱们想帮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小林的班主任,我必须帮他。第二天,我在办公室放了一条新毛巾,等小林到校后,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把手、脸洗干净,把镜子放到他的面前,夸了他一句“看,还是挺帅的嘛”。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顺势鼓励他要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此外,在课堂上我给了他更多的关注,让他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课后,我找机会跟他聊天,当面批改他的作业,并对他的错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林的个人卫生习惯有所改进,学习也有所进步,可他似乎还是有意无意的躲着我,课间总是一个人在座位上发呆,既不跟同学玩也不跟老师聊天。看得出来,他依然没有朋友,还是那么孤独。
案例二:
张老师是某班的班主任。接手前,他就听说本班有几个不大好管的学生,经常上课捣乱、不交作业,学习成绩差,隔三差五的就会被老师批评,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张老师一接手,就分别找这几位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心,并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刚开始这几位学生有明显进步,张老师感到很欣慰。可是没过多久,张老师就有些焦头烂额:
英语老师拿来一张学生名单,说:“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已经好几天没交作业了,怎么催都交不上来。”
数学老师也来找,说:“这次测验,你们班这几个学生又只考了20多分,自己还不当回事,让改错也不改,这学生没法救了!”
德育主任找张老师谈话,说有几个学生频繁迟到,导致他们班在本月的学校班级量化考核中成绩倒数第一。
……
张老师发现所有问题都跟那几个学生有关。班级其他学生也来告状,说他们上课几乎不听讲,小动作不断,经常说话,有时还打闹,不仅影响大家的学习,还害得班级被扣分,老师提醒也不管用,能不能别让他们在这个班了。
(单一主观题)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案例一,谈谈作为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和帮助班级中像小林这样的学生。
要求:有针对性,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2.假如你是案例二中的班主任张老师,将如何帮助班上那几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方法得当,措施合理,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400字。
3.透过以上案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400字。
- 查看答案
当学生学业失败时,教师只要引导他做努力归因就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要求:对上述观点作出判断和分析,条理清晰,不超过400字。
- 查看答案
音乐的审美功能。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