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某教师设计的杜甫《登高》的导语,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师:请大家想象老师讲的故事的画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猴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双眼浑浊、蓬头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来,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这位老人,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位老人,才华横溢,“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位老人,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的“他”却独身一人。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他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大家应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了吧?
对上述导语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抓住了《登高》一诗沉郁顿挫的特点,导语设计与诗歌风格一致,烘托了气氛
- B.这个设计没有回顾已有的知识,不符合导语设计的原则,不利于本节课对新知识的讲解
- C.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D.这个设计画面感强,能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也正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个设计是符合导语设计部分原则的,具有目的性。本篇教学设计旨在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阅读中。B项分析不正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 查看答案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
- A.②④①⑦⑤③⑥
- B.④②③⑥①⑦⑤
- C.⑥⑤③②④⑦①
- D.②④⑤①⑦③⑥
- 查看答案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 A.增设军机处
- B.采用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 查看答案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查看答案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
- A.瓦特
- B.法拉第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