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研讨与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中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单元介绍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几篇古代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它们或以睿智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课外作品,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清文章大意,了解作者生平,学习文言文知识,梳理文章内容。
②分析文章的说理顺序,学会运用文中所出现的论证方法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简单论证。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并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体会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灭亡的道理。
②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体会并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2)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此外,单元导语也指出,应阅读单元经典作品,思考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③文本特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论证充分、说理透彻、逻辑严密而富有文采、具有教育意义的立论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并学会运用: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文章的精神内核,培养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④学生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与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