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反思。
第二节课上,我先展示出上联“韧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叫学生用课文内容来试对下联,在对之前,简要地讲解了对对子的要求,如上下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还要求意义相联、平仄协调等。这下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调动起来了,很认真地看起书来,因为要对出对子肯定要熟悉课文内容。我叫学生主动上去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去写,一下子就写了六七句,有的学生写“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有的写“坚若磐石,痴府吏违母缢庭树”,这些答案令我很惊喜。然后我趁热打铁,叫学生自己分析选择最好的一句,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叫他们来说对得是否工整,哪个词最好,讨论得很激烈,最后选定一句作为下联:“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经过这一环节,接下去的内容就讲得很顺,整节课气氛都很热烈。这是我心情最愉快的一节课,学生也学得轻松,既达到掌握课文内容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对学生又有了信心。
对上述教学反思的评价,不合适的一项是( )
- A.要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必须多思求变
- B.“对对子”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C.要选择学生最易接受的切入点来讲授课文
- D.虽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脱离了语文教学方向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该教师用对联来激活语文课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对对子的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得到更好的答案,也会更加认真的理解、分析课文,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因此,并没有脱离语文的教学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
- A.预设与生成
- B.抽象与具体
- C.数学与实际生活
- D.过程与结果
- 查看答案
设α是某一方程组的解向量,k为某一常数,则kα也为该方程组的解向量。( )
- 查看答案
-
- A.0
- B.1
- C.2
- D.3
- 查看答案
案例:
在有理数运算的课堂教学片段中,某学生的板演如下:
针对该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请仔细检查你的演算过程,看是否正确无误?
生:好像正确吧。
请分析例题1、例题2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10分)
- 查看答案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 )等
-
- A.评价手段
- B.教学方法
- C.教学手段
- D.教学实践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