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详情

论说文: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綦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荫庇。然而子綦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綦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

正确答案及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无用与有用一棵既不能做木材也不能做药材、毫无轻济价值的“无用”之树,却能使人庇荫,变成了“有用”之物。由此可见,无用亦有用。无用与有用构成了“用”的全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无用亦可用,有用亦无用。无用之用,方可大用。有些事物看似无用,实则有用。做无用之事,其实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人类历史上不少的重大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起初只局服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磁理论被运用到电动机上,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因此,无用亦可用。有用之用,亦可无用。现今社会,人们普遍急功近利,对事物的使用完全不考虑其客观规律,导致有用也成了无用。对个人说,许多人对于知识的学习,只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愿从基础知识学习,导其根基不牢、即使通过了考试,也并不是真正掌握这门知识、那么他所学的知识也就是无用的;对企来说,许多企业只为了提高利润,而丧失诚信意识、出现“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本应有用的生产技术却因企业违背市场的客观规律而变得无用。那么,看似有用的东西最后可能也是无用的。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首先时于有用的事物要遵循其客观规律,合理把握有用之处,使有用之用最大化。其次,要想让无用成为有用、必须要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要淡泊名利,不因小而弃之、注重积累、无用会变为有用。任何事物有其有用或无用的一面、它们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可相互转化,即无用亦可用,有用亦无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问答题

数学二,模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2》模拟试卷7

查看答案

相关题库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