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模拟试卷3
- 推荐等级:
- 发布时间:2021-09-06 16:23
- 卷面总分:10分
- 答题时间:240分钟
- 试卷题量:10题
- 练习次数:10次
-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 试卷类型:模拟考题
试卷预览
一、题目
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模式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政策实施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类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模式
(三)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类型
(1)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需求过程中发挥作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的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模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工具,二者的协调配合具有重要意义。两大政策
的协调配合模式有:
(1)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运用增支减税的政策措施,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是采用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调低再贴现率,或者在金融市场上买人有价证券、投放货币。
(2)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运用减支增税的政策措施,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是着力于减少货币供应量。
(3)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财政政策措施方面增支减税,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减少货币供应量。
(4)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采取减支增税的财政政策的同时,采用扩大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
(5)中性财政政策与中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财政政策措施主要致力于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增量平衡,货币政策措施则力图保证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
(三)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特点
当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特点。
(1)从财政政策工具的使用看,注重同时使用增支和减收政策。一方面使用政府信用,增发国债筹集资金以扩大政策购买支出规模,另一方面减税降费,提升企业投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2017年我国将保持3%赤字率,同时采取减税降费政策。
(2)从财政政策指向看,关注解决结构性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供给与需求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3)逐步从侧重解决经济问题转向综合施策,注重提高治理效能。加大对基本民生保障、扶贫、教育、文化、健康、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增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4)从倚重赤字和债务转向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注重财政政策有效性。通过财政收支结构的优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注重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2017年我国在减税降费的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合理安排预算、盘活存量资金,确保重点支出强度不减。
试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战略
背景与答题要求
货币国际化是指特定货币由国别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在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充当国际货币的货币所属国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利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取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多被边缘化。我国要摆脱不公平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应该是理智的选择。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
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
1.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汇率变动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影响,以及降低货币兑换导致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与投资。
3.降低发债的成本与风险,减少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可以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的结算,同时可以用人民币干预外汇市场,这就降低了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从而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导致国家财富流失的风险。
4.获得铸币税收入。铸币税是指一国发行货币的成本与货币能够换取的实际资源价值之差。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5.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使得国内金融市场能够动员全球资金,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人民币将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储备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弊端: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可能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货币国际化后如果本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都将给国际投资者以套利的机会,刺激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人民币国际化后,由于对境外人民币现金需求和流通的监测难度较大,将会加大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现金管理的难度。同时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可能会给一些非法活动,如走私、赌博、贩毒,带来便利。伴随这些非法活动出现的不正常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一方面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反假币、反洗钱工作的困难。
综合考量,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在经济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不仅可以取得铸币税的收入,还可以部分地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既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又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发言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想在全球金融资源的竞争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入货币国际化的角逐中。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货币国际化也将为本国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1.国际货币实现的几个条件:
(1)较大的对外经济规模,与之相伴的较大规模外汇市场会降低外汇交易成本;
(2)稳定的货币价值,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能满足价值储藏的需要:
(3)开放并富于流动性的金融系统,这能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服务;
(4)网络外部性,当某种国际货币的使用者越多,则该种国际货币的交易成本就会越低,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就会越强,这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使用者,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2.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发展战略:
(1)中国必须形成对他国的持续贸易顺差,由此形成他国对中国在实体经济层面上的依赖;
(2)在贸易项目保持对多数国家顺差的前提下,通过以人民币为载体的对外借贷、资本输出和援助,即通过资本与金融项目,将人民币推向世界;
(3)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发达的人民币市场,吸引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定值资产。概括而言,交易与支付手段、金融资产定价标准、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步经历的三个阶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做客两会直播访谈时认为,衡量社会保障制度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普惠和公平。“普惠就是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他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到2012年年底,我们即将实现普惠的愿景。衡量这一愿景的坐标体系包括:医疗保障实现了95%以上的覆盖率,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无业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的养老保险体系也将在今年实现制度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进的还有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伴随农村扶贫标准大幅度提升后的社会救助面的扩展。一个健全、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定能够在化解国民后顾之忧、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同时带动消费,并在促使民生得到不断改善的条件下维系着国家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策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策
我国已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体系尚不完善,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在探索阶段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1.进一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应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部分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全体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同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努力实现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逐步统一。
2.进一步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解决当前国有经济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稳定至为关键的一项措施。如拓宽失业保险的范围,根据权益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确定受益对象,合理确定失业救济的发放标准和期限等。
3.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其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医疗费用由多方筹集,统分结合,既能保证职工基本医疗,又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科学有效的医疗保障管理机制。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低收入的、生活贫困的居民给予一定的补助,使其能够有一个最低的生活保障,这是政府需要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如扩大城市低收入居民的覆盖范围,确定合理的城市居民生活补助标准。
5.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探索建立老年保障制度,努力将尚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口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村人口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水平,并继续探索和完善稳定的筹资机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财政在宏观调控、资金保证、财务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建设作用。
某企业准备通过回购交易解决短期资金需要,具体情况如下:
(1)该企业准备以所持有的2000万元国债为抵押物进行回购交易;
(2)回购期限为90天;
(3)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年利率为5.3%。试述影响回购利率的主要因素。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什么是回购交易
(二)影响回购协议利率的主要因素
(三)前述第(1)至第(3)项因素各自如何影响回购协议利率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什么是回购交易
回购交易是指证券卖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并支付一定利息,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二)影响回购协议利率的主要因素
用于回购的证券质量、回购期限、交割条件和其他同期货币市场工具利率。
(三)前述第(1)至第(3)项因素各自如何影响回购协议利率
国债为最高信用等级债券,以国债为抵押物可以有效降低证券买方对卖方违约的担忧,从而降低回购利率;90天的交易期限属于中等期限,回购利率应介于60天和120天回购利率之间;此项回购交易的利率可参照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确定。
股票市场的“老鼠仓”令投资者气愤,但当你深入了解债市之后,你会发现,债市的“老鼠仓”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股市的“老鼠仓”尚有价格下跌的风险,但债市的“老鼠仓”完全可以做到无风险收益,堪称“硕鼠”。
2013年4月,一场债券市场稽查风暴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万家基金前债券基金经理邹昱、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资金市场部徐大祝等债市大佬被查消息曝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灰色链条渐次清晰地呈现在市场面前。
银行间债券市场指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以可转让债务契约为载体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包括同业场外债券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统称为场外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银行间市场最重要的子市场之一,银行间债市承担了重要的金融功能,如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资金价格与价值发现;支撑货币与财政政策操作;服务于机构风险管理;及时反映政策形势变化等。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潜在违规风险,这次债市黑幕的揭露,使人们进一步反思如何促进债市走向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资料,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银行间债市存在黑幕的根源是什么
(二)总结运用审计手段应对债市黑幕的途径和思路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一方面,从根本上看,正是债券产品创新不足、整体上供不应求,使得在去年的债券“牛市”中,拥有债券便等同于获利和额外现金流,正如当年几乎属于无风险投资的“打新股”。近期,包括银监会8号文在内的许多监管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对于标准债券产品的需求。由此,在商业银行居于绝对承销主导的体制下,各方“渴求”债券的冲动便引发了机构间隐性“公对公”下的“公对私”违法。
另一方面,是存在阳光难以照射的“灰色地带”。一句市场流行语提到:“任何一个丙类账户都要小心对待,因为它背后很可能站着一个大佬。”这体现出,持有丙类账户的机构可能存在“灰色”目的。应该说,很多人批评的债券代持,其实是一种信用型的创新交易方式。只要存在监管过严或空白,总会产生类似金融创新,如IPO代持、信托代持、LP代持等也屡见不鲜。姑且不论是否合规,在缺乏法律规制的前提下,不能简单认为这些行为就是违法,关键在于其中是否牵扯到关联交易、利益输送、行贿受贿等。例如,在券商资管通道业务中,通道类业务中的介绍人佣金,同样可能隐匿着利益输送、洗钱等腐败行为。改革的重点,同银行理财产品一样,是要走到“阳光下”予以规范。
(二)从2012年一季度开始,审计署依据对债券市场的监测情况和此前审计过程中获得的新线索和举报信息,开始对债券市场一、二级市场违规问题展开审计。其调查取证的主要途径,包括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清算所以及多家银行的资金交易中心和金融市场部门。由于债券市场一对一的询价机制,一旦交易对手向调查机关供认犯罪事实,则违规者几乎难以有抵赖空间。
N公司和M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2009年12月31日,N公司被M公司吸收合并,丧失法人资格,M公司保留法人资格。两公司的会计年度均为日历年度,对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M公司以7340000元的价格购买N公司的全部股份;另支付与合并有关的直接费用60000元(其中法律费用20000元,手续费40000元),与合并有关的间接费用(登记费用)5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合并前M公司和N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见下表。
根据上述资料,阐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范围
(二)计算M公司合并成本和合并商誉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使用范围
从理论上讲,购买法可以用来核算任何形式的合并交易,不管是新设合并还是吸收合并或控股合并。不管合并对价支付采用何种方式,购买法都可以很好地核算。从其本身特点来讲,以现金、债务和其他资产支付或以这些支付方式为主的合并最宜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采用购买法。
权益结合法将合并视为双方股东的交易,当购买方以增发股份的方式去换取另一企业的所有股份或大部分的股份时,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核算。新设合并一般采用以新成立的企业的名义发行股份换取合并双方的所有股份的方式进行,其中可能会涉及少量的现金支付,但主要以并股方式为主,因此大多数的新设合并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核算。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采用权益结合法。
(二)计算M公司合并成本和合并商誉
(1)合并成本=7340000(元)
(2)合并商誉=7340000- (11200000 - 3960000) =100000(元)
2013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我国高度重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落实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1~12月累计,教育支出21877亿元,增长3%,主要是上年基数较高(增长28.3 %);科学技术支出5063亿元,增长13.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520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8209亿元,增长1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17亿元,增长14.6%;住房保障支出4433亿元,下降1%,主要是按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量比上年有所减少;农林水事务支出13228亿元,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1067亿元,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3383亿元,增长14.2%;交通运输支出9272亿元,增长13.1%。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重点,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1994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各项财政支出所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排序如下: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国防费。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占比持续下降,国防费占比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社会文教费占比平稳上升,同期行政管理费的占比则上升较快。随着公共财政目标的提出,尤其是2006年以来,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公共服务、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尤其是加大了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初步改变了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一要稳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二要加大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环节的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通过支出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体制。
(2)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一要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加大以对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要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覆盖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各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
(3)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突出预算保证重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上。
(4)从我国既定财力约束角度来看,必须注意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和重点投向。从原则上界定哪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哪些事项(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作为重点支出对象,通过扩大何种类别的支出(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科技支出等)或相应缩减何种类别的支出(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来达到目标。
“长期以来,预算草案编制过于简单,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代表没有办法审议。如何打破程序合法、实质虚置的预算监督格局?关键是要让人大代表看懂并盯紧这些钱是否在合法、合理地流动。在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向实质挺进的历程中,我们不能忘却一个技术细节,那就是部门预算的设计和推行。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等要求”。这是1999年人大在审议财政预算时提出的一段描述,根据这段材料,试述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和重要性。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政府财政预算所具有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职能,主要是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不足或弥补市场配置的缺陷,将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此,要求政府预算支出走向公开、公正、透明,克服预算支出分配中的不规范和扭曲行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正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这一要求而提出和实施的。
1.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支出行为。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部门的支出来自不同的渠道,不利于统筹安排。按照预算管理改革的新要求,实行部门预算后,部门所有收入都编入一本预算中,构成本部门的一个完整的预算。财政部门主要是制定各项支出定额标准,审核重点支出的保障程度,将资金一次性规范、透明地分配到单位和具体项目。政府追加预算和动用预备费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并接受来自多方面的监督,不得多头批钱、随意突破预算。
2.有利于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预算的透明度。长期以来预算编制缺乏具体性,提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只有几页,内行人说不清,外行人看不懂。为了应付不断出现的追加支出,财政层层留有机动财力,这种状况不利于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部门预算后,部门的各种收支都编人预算,公开透明,各种支出详细地列示清楚,使部门各方面的支出有限制、有标准。财政通过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就可以弄清部门支出有无违规违法行为,才能真正将财政监督延伸到各个方面。
3.编制部门预算是贯彻预算法的要求。预算法第四条规定:“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预算组成”。但是,多年来财政部报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的预算草案一直是按收入类别和支出功能分类编报的,虽然符合预算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但没有达到预算法第四条的要求。即没有将中央预算细化到部门,而是在全国人大批准预算草案后,经过一段时间协商,才将预算再分配给中央有关部门。
4.编制部门预算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和约束,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由于现行预算编制较粗,预算管理也比较粗放,预算随意性大,追加追减的情况时有发生。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采用零基预算,实行定员定额,区别轻重缓急,科学规范安排财政支出,能够从源头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资金保障程度。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经各级人大批准后产生法律效力,成为部门支出的依据,非经法律程序不得调整和变更。这就使部门支出在严格的法律指导下进行,使每一笔支出都严格按预算支出,部门资金的使用明明白白,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客观上促进各级领导增强预算法制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通过实行预算的项目管理,可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编制部门预算也是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依法治国”方针,实现依法理财的客观要求。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一些单位之所以出现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一些人之所以在廉洁问题上栽了跟头,除了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还是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不够健全。实行预算编制改革,通过统筹预算内外资金,细化预算编制,制定部门支出标准和定额,统一账户管理,能够从源头上把好资金管理关口,从制度上有效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题目
试述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及其政策工具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掌握着货币发行权;也是银行的银行,负责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制定、调整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生重要影响。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采用适当趋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偏冷时,则可以采用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出台货币政策的失误,也会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对于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不同的归纳和表述。国内外教科书中的一般表述是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三大职能。
从政策、监管和业务的角度,可以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概括为: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制定和执行一国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通过运用控制货币数量和利率等金融手段,对全国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以达到影响和干预国家宏观经济的目的。
2.实施金融监管。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和控制,以维护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信贷、流动性、市场及信息披露等风险的威胁,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流动性实施严格监管。
3.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所谓支付清算体系,是对市场参与者包括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各级政府的债务活动进行清算的一系列安排。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条件下,它的倚重点不同。与货币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目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保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都曾成为主要目标。而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均将稳定物价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它们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的两大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乘数来发挥作用的。其中,准备金要求是决定货币供应乘数的主要因素,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决定基础货币的供应。1.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各类金融机构按所接受存款的一定比率,提存一定数额作为
存款准备金,这种提存的比率一般由中央银行确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请求再贴现(或贴现)或请求给予转贷款的票据、有价证券等,规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影响其他金融机构取得信贷的数额,达到紧缩和扩张信用的目的。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从而起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给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活动——经常买卖政府证券,来改变银行持有准备金的实际数量,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为市场化、最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此拥有最大的自主性。
试述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分税制改革
背景与答题要求
审计署20××年第××号公告显示,县级财政性收入结构不尽合理,54个县上年实现的财政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60.45%;县级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54个县上年的公共财政支出中,有49.39 %来自于上级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45个县的这一比例达61.66%。
同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从政府间事权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划分看,目前事权划分不明确,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了许多事项的支出责任,教育、卫生、支农等支出责任尚不够明确。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地方各级税收收入不能满足其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半。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二)分析我国在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 查看答案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直接税和间接税结构不合理,直接税比重偏低;政府收入与政府资产负债统计不匹配;非税收入比重偏高;地方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隐性债务风险较大;政府收入中,专款专用的比重较高;国有资本(资源)收入有待提高;政府各项收入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二)分析我国在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间事权划分以及相应的支出责任范围的划分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第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干扰行为,即经常会出现“中央政府出台政策,而地方政府负责买单”的现象;第四,有些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支出外部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三)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1.应完善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责权利对称原则,将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安排重心适当上移。对各项事权进行梳理,将事关全局性的支出责任归于中央政府,而事关局部地区利益的支出归于地方政府。具体而言,应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2.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和管理权限。应该对不同税种采取不同的税收立法权限:对诸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税种,立法权应该集中在中央;对于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而对宏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的税种,例如财产税类,立法权应该下放给地方。
3.合理确定地方税收收入规模,构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加快地方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根据财政支出状况和其他自身情况确定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GDP的比例。在不影响税收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财产税体系的改革,大力发展和培植财产税,推动开征完善的环境税,使其成长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
- 高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审计案例分析》真题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0次
- 高级审计师《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真题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高级审计实务》押题密卷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高级审计实务》预测试卷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高级审计实务》模拟试卷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0次
- 2021年中级审计师《专业相关知识》考试真题精选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19年中级审计师《专业相关知识》考试真题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17年中级审计师《专业相关知识》考试真题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初级审计师《专业相关知识》押题密卷
试卷分类: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0次
- 2022年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押题密卷
试卷分类: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练习次数: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