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哲学

2024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哲学》模考试卷1

单选题 1/105
1.

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

  • A 物不迁论
  • B 不真空论
  • C 般若无知论
  • D 明报应论
单选题 2/105
2.

我国的国体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 人民民主专政
  • C 民主共和制
  • D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单选题 3/105
3.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绝对性
  • B 真理具有相对性
  • C 真理具有客观性
  •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单选题 4/105
4.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 B 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 C 否认静止的存在
  • D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单选题 5/105
5.

物质运动最终高级的形式是()

  • A 化学运动
  • B 物理运动
  • C 生物运动
  • D 社会运动
单选题 6/105
6.

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先后相继现象是()

  • A 必然联系
  • B 偶然联系
  • C 因果联系
  • D 非因果联系
单选题 7/105
7.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 宿命论观点
  • B 唯意志论观点
  •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单选题 8/105
8.

运动是物质的()

  • A 根本属性
  • B 唯一特性
  • C 外部现象
  • D 内部本质
单选题 9/105
9.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A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 B 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 C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 D 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单选题 10/105
10.

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 A 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 B 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 C 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
  • D 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
单选题 11/105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 A 永恒不变的
  • B 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 C 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 D 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单选题 12/105
12.

人和人类具有()

  • A 纯自然生物属性
  • B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C 肉体组织和生活需求的属性
  • D 纯社会属性
单选题 13/105
13.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托着走”的提出者是()。

  • A 皮浪
  • B 两塞罗
  • C 塞涅卡
  • D 爱比克泰德
单选题 14/105
14.

()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

  • A 性善论
  • B 性恶论
  • C 自然人性论
  • D 性三品说
单选题 15/105
15.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 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
  • B 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
  • C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 D 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单选题 16/105
16.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单选题 17/105
17.

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的社会意识是()

  • A 道德
  • B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 C 哲学
  • D 艺术
单选题 18/105
18.

下列关于人性的观点,属于正确的观点是()

  • A 人性善
  • B 人性恶
  • C 人性有善有恶
  • D 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
单选题 19/105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

  • A 机械力学
  • B 地质学和胚胎学
  • C 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
  • D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单选题 20/105
20.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单选题 21/105
21.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A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
  • B 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
  • C 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
  •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单选题 22/105
22.

()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

  • A 本无宗
  • B 即色宗
  • C 幻化宗
  • D 菏泽宗
单选题 23/105
23.

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A 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 B 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 C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 D 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单选题 24/105
24.

人类解放就是()

  • A 实现绝对自由
  • B 摆脱规律的支配
  • C 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 D 不受任何束缚
单选题 25/105
25.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 A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B 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 C 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D 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单选题 26/105
26.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

  • A 社会革命的惟一形式
  • B 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 C 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 D 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
单选题 27/105
27.

最早把哲学研究和宗教活动结合起来的哲学家是()。

  • A 毕达哥拉斯
  • B 泰勒斯
  • C 赫拉克利特
  • D 巴门尼德
单选题 28/105
28.

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单选题 29/105
29.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

  • A 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B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 C 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 D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单选题 30/105
30.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 A 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 B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 C 要坚持适度原则
  • D 要重视量的积累
单选题 31/105
31.

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单选题 32/105
32.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

  • A 自在之物
  • B 绝对观念
  • C 哥白尼革命
  • D 批判哲学
单选题 33/105
33.

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

  • A “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 B 齐物论
  • C 逍遥游
  • D “合同异”
单选题 34/105
34.

以下哪位哲学家的政治理想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旗帜()

  • A 孔狄亚克
  • B 伏尔泰
  • C 孟德斯鸠
  • D 卢梭
单选题 35/105
35.

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 C 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
  • D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和组织机构
单选题 36/105
36.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 C 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单选题 37/105
37.

必然和自由的关系是()

  • A 只有摆脱必然性的制约,才能实现自由
  • B 二者是绝对对立的
  • C 二者并无本质差别
  • D 自由必须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基础上
单选题 38/105
38.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

  • A 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B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 C 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D 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单选题 39/105
39.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 B 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 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D 逻辑推理的方法
单选题 40/105
40.

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A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 B 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 C 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 D 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单选题 41/105
41.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 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 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 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单选题 42/105
42.

以下哪本著作是康德的认识论著代()

  • A 《判断力批判》
  • B 《纯粹理性批判》
  • C 《实践理性批判》
  • D 《论永久和平》
单选题 43/105
43.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A 经济标准
  • B 政治标准
  • C 思想标准
  • D 社会标准
单选题 44/105
44.

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C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 D “明于天人之分”
单选题 45/105
45.

古罗马时期“新柏拉图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 A 普罗提诺
  • B 皮浪
  • C 两塞罗
  • D 柏拉图
单选题 46/105
46.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 B 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 D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单选题 47/105
47.

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A 精神
  • B 某种实物
  • C 原初的物质
  • D 原子
单选题 48/105
48.

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 A 唯理论
  • B 经验论
  • C 先验论
  • D 反映论
单选题 49/105
4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 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C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 50/105
50.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 B 辩证否定的观点
  •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单选题 51/105
5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 C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单选题 52/105
52.

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 A ⑴⑵⑶⑷
  • B ⑵⑶⑷
  • C ⑴⑵⑷
  • D ⑴⑶⑷
单选题 53/105
53.

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 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 C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单选题 54/105
54.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 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单选题 55/105
55.

生态平衡应属于( )

  • A 非平衡的稳态
  • B 物种的平衡
  • C 静态的平衡
  • D 动态平衡
单选题 56/105
56.

技术创新中,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形式不包括( )

  • A 产品创新
  • B 工艺创新
  • C 组织创新
  • D 环境创新
单选题 57/105
57.

随意生造概念违背了科学的( )

  • A 普遍性原则
  • B 精确性原则
  • C 简单性原则
  • D 开放性原则
单选题 58/105
58.

科学技术在怀特的人类文化结构分析中属于( )

  • A 技术系统
  • B 思想意识系统
  • C 价值系统
  • D 亦A亦B亦C
单选题 59/105
59.

科学的外在极限主要是指科学的发展受到( )

  • A 人类的生理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B 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 C 人类认识功能的制约和影响
  • D 科学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多选题 60/105
60.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指()

  • A 意识正确反映物质
  • B 意识掌握群众
  • C 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 D 是否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
  • E 社会实践
多选题 61/105
61.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

  • A 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 B 是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循环过程
  • C 是直线式前进的过程
  • D 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 E 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多选题 62/105
62.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B 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D 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 E 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多选题 63/105
63.

下列活动属于人所独具的意识活动的有()

  • A 三思而后行
  • B 饥不择食
  • C 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 D 趋利避害的本能
  • E 预见未来
多选题 64/105
6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的态度应该是()

  • A 揭露其错误的本质
  • B 揭示其产生的根源
  • C 全盘抛弃
  • D 批判的吸取其合理的因素
  • E 与其融为一体
多选题 65/105
65.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

  • A 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
  • B 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 C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D 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 E 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多选题 66/105
66.

康德讲的“自在之物”包含以下含义:()

  • A 它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
  • B 它是现象产生的依据
  • C 它无法认识
  • D 它是人以外的客观存在物
  • E 它是指上帝、灵魂或世界
多选题 67/105
67.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

  • A 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 B 社会改革
  • C 社会革命
  • D 一切人的活动
  • E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多选题 68/105
68.

社会心理()

  • A 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 B 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
  • C 直接于日常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 D 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条件的一种经验的反映
  • E 对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以感性因素为主,还不具有自觉的理性形式
多选题 69/105
69.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C 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 D 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
  • E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多选题 70/105
70.

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

  • A 否定是自我否定
  • B 否定与肯定是有区别的
  • C 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 D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
  • E 否定是扬弃
多选题 71/105
71.

国家具有阶级压迫工具职能和社会职能。下列各项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的是()

  • A 调整本阶级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 B 调整本阶级和同盟者阶级之间的关系
  • C 调整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 D 防御外来敌人可能的侵略和颠覆活动
  • E 组织领导生产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多选题 72/105
72.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

  • A 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 B 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 C 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 D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 E 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
多选题 73/105
73.

下列哪些概念是斯宾诺沙哲学中的基本概念()

  • A 实体
  • B 性质
  • C 属性
  • D 分子
  • E 样式
多选题 74/105
74.

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 用马列主义指导实践
  • B 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 C 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 D 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E 用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就立即用什么
多选题 75/105
7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

  • A 朴素唯物主义
  • B 庸俗唯物主义
  •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 辩证唯物主义
  • E 自然唯物主义
多选题 76/105
76.

认识事物的量的意义在于()

  • A 它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和认识事物质的前提
  • B 它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 C 它对事物做出数量分析,使人们做到胸中有数
  • D 它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 E 它能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
多选题 77/105
77.

下面哪些著作是奥古斯丁的代表作()

  • A 《辨惑篇》
  • B 《忏悔录》
  • C 《论上帝之城》
  • D 《论灵魂》
  • E 《论太一》
多选题 78/105
78.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下
  •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C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E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多选题 79/105
79.

以下哪些哲学悖论是芝诺提出来的()

  • A 二分法
  • B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 C 运动场
  • D 飞矢不动
  • E 隐藏者
多选题 80/105
80.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

  • A 否认世界可知性
  • B 机械性
  • C 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
  • D 形而上学性
  • E 不彻底性
多选题 81/105
81.

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的原则
  • B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C 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 D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
  • E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多选题 82/105
8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A 反映具有摹写性
  • B 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 C 反映具有创造性
  • D 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 E 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多选题 83/105
83.

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C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 D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 E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多选题 84/105
84.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

  • A 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 B 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
  • C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 D 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 E 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多选题 85/105
85.

阶级斗争是指()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 B 剥削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
  • C 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 D 封建社会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
  • E 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多选题 86/105
86.

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有()

  • A 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 B 人能消灭客观规律
  • C 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 D 人能利用客观规律
  • E 人能改变客观规律
多选题 87/105
87.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运动含义的有()

  • A 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B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 C 运动是物质位置的移动
  • D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 E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多选题 88/105
88.

“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论断适用于()

  • A 原始社会
  • B 奴隶社会
  • C 封建社会
  • D 资本主义社会
  • E 社会主义社会
多选题 89/105
89.

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技术的发展( )

  • A 社会需求
  • B 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 C 科学现象的发现
  • D 技术现象的发现
  • E 技术自身的日常改进
判断题 90/105
9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1/105
91.

《伦理学》是用数学方法写成的。()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2/105
92.

“太一说”和“流溢说”是普罗提诺的重要学说。()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3/105
93.

法家思想在汉初七十年占主导地位。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4/105
94.

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5/105
95.

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6/105
96.

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7/105
97.

安瑟伦是一个最极端的唯实论者。()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8/105
98.

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二元论。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99/105
99.

莱布尼茨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单子论”的哲学家。()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0/105
100.

休谟主张把研究世界本原的书籍付之一炬。()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1/105
101.

唯实论强调了个别事物是最真实的()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2/105
102.

凡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3/105
103.

黑格尔是最早看到矛盾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哲学家。()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4/105
104.

世界统一于存在。

  • 正确。
  • 错误。
判断题 105/105
105.

因为科学和技术都可被看作知识系统,所以两者并无本质的差别。

  • 正确。
  •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