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题干中涂尔干的这段话反映了教育具有社会性。.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错过了关键期,补救教育往往不成功。
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同化指将新信息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序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
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
创造性认知品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指用超常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根据阿特金森的研究,在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 )。
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第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第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面临不同难度的任务时,成就动机高者一般会选择的任务难度是中等,因为中等难度(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最有挑战性,有助于他们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教育学在研究中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取 向。
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结果如 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 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默顿按照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教育功能可以分为四类:正向显性功能、正向隐性功能、负向显性功能以及负向隐性功能。题干中的“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b趋严童”属宁负向的隐性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属于正向的显性功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实施终身教育。故选C。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 素的主要观点的掌握情况,具体考查的是马克 思主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此种观点认 为,人的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个体的实践活 动
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 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故选B。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制度与学校制度 概念的掌握情况。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制。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 课程、领悟的课程乏外,还有
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 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 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国学设在周天子和诸侯国的王都内,主要是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立的。男童到了一?定年岁后就要进人国学学习。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故选C。
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故选D。
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 “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 的教育家是
王充(27—约97年),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他的代表作品是:《讥俗》《政务》《论衡》《养性》,唯《论衡》传世。王充提出,分辨知识真伪的方法就是坚持“效验”“有证”,若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敢于“问难”与“距师”。故选C。
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本题考查有关科举考试方法的内容。科 举制自产生后,就不断探索考试的方法,经过唐 代200多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帖经、口试、墨 义、策问和诗赋五种方法。 帖经,是把所试的经书任揭一页,将其左右 两边遮住,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住三字,令 应试者填出来。主要考查考生的记诵能力,对考 生的其他能力是无法检查的。 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 墨义,一种简单的笔试问答,主要考查考生 的记忆能力,也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对儒家经典 的熟悉程度,考生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 策问,相对较为高深,是有关时事政治的系 列问答题,具体办法是设题指事,由考生行文对 策。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 合理有效的见解,是考查政治才能的好方法。 诗赋,命题创作诗词,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 修养和写作水平。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童蒙须知》是伦理道德教材,其核心是如何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故选C.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王守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为了实现“致良知”“明人伦"而提出“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读书求学的目的就是去人欲,去习染,存天理。故选A。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1866年,福建船政学堂建立。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故选B。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建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ABCD中,只有设立学部是属于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内容,故选C。
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1912-1913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 学校是
1938年8月毛泽东为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成为该校的校训。故选D。
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昆体良提出的主张: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的声音传达给全体学生,可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进行教学。故选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宗教改革的影响很大,新教的力量逐步强大,以路德派和加尔文派为主的新教教育主张兴办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等,其教育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 教育家是
洛克(Jocke,1632—1704年)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因他在哲学、政治学方面的成就而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洛克有关教育的著作有:《教育漫话》《工作学校计划M理解能力指导散论》《人类理解论》。洛克认为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故选B。
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 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泛爱学校是在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出现的,主张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等。
美国宪法修订案第10条规定:“凡是宪法未曾给予联邦而又未曾限制给予各州的 权力,都是保留给各州或人民的。”在此规定基础上确立的美国教育管理体制是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 子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史称
大学推广运动是指英国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向社会中下层及女子提供更多接受髙等教育的机会。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 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莫雷尔法》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法案,该法规定政府拨出一定的土地给各州,各州将土地的收人作为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的基金,并普遍成立了农工学院,又称为赠地学院?
在英国教育史上,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 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
促成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当局的结合,形成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教育法案是《巴尔福教育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苏联在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曾出 现把智育视为教育的中心任务、片面追求升学率、相对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 此现象发生于
在现代欧美教育史上,重视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的教育思潮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20世纪前半期欧美教 育思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现代欧美教育思 潮中,要素主义教育主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 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永恒主义教育认为教 育的性质永恒不变,强调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 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存在主义教育主 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 成”,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主张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强调教学以社 会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的精神。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埃里克森认为,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是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是成年初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获得自我完善感,克服绝望感是老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故选D。
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 型是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是可以通过言语来进行清楚的描述。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概念转变指的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是
系鞋带属于运动技能,心算、作文等属于心智技能,摇头属于生理现象。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的监视和控制。元认知策略是和认知策略一道起作用的。认知策略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工作;元认知策略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概括起来有三类:(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指学习前对学习目标、过程等方面的规划与安排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安排时间、预测重点难点、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等。(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指学习过程根据学习目标中对学习进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招待计划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监视的元认知策略。监控策略主要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与注意监控。①领会监控。领会监控主要指调控学习过程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警觉自己在理解方面的问题,监视自己的速度与时间、审视目标是否达到、对材料自我提问等。②策略监控。策略监控主要指调控自己对策略的使用的元认知策略,包括有意识地根据学习任务策略,审视所使用的策略的有效性等。③注意监控。注意监控指调控自己的注意过程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对学习过程注意力的自我管理、有选择地对主要信息加以注意、有意识地抑制分心等。(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调整预先的目标或计划、改变所使用的策略、有意识地矫正学习行为、局部目标尚未达到时采取补救措施等。故选A。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社会规范学习分为社会规范的遵从、认同和内化三种水平。其中认同是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产生了自愿模仿和遵从自己所仰慕的榜样行为,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按照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慧技能的是
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智力技能的学习;(2)认知策略的学习;(3)言语信息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这五类学习结果中其中的智力技能(智慧技能)包括了具体概念、定义概念和问题解决,但不包括言语信息。故选A。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成就目标理论分为掌握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掌握目标定向意在于获取知识,增加能力,更倾向于内部动机激发,相信努力导致成功,表现为一种进取取向;成绩目标定向靠外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将学习视为通过成绩在他人面前展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手段,一旦学业失败,就会表现为一种无助取向,并将失败归于运气不好或能力不足等。
学生因“凹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 “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