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是属于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青春期男孩变声是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的典型表现。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育学任务的理解c 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为描述教育现象,揭示 教育规律。
“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与人的本能相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学校制度的掌握现代学制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
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根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可以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分为内发论和外练论。外铄论是指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内发论是指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故选D。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教育适应生活说的主要观点是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题干中提到“教育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正是教育适应生活学的核心观点。故选B。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目标评价模式以泰勒为代表,泰勒对此进行了八年研究。泰勒在1934年发表了《成绩测验设计》一文。八年研究的结果促进了泰勒评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在他的著作中,泰勒系统地阐述了目标评价模式,开创了教育评价的先河,被后人称为教育评价的奠基人。泰勒认为,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就能够判断教学效果。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行为发生的变化,评价者关注的是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简言之,科学一实证主义课程评价就是采用标准参照测验测量学生的学业,以此判断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这一课程评价模式有其现实的合理性,方便易行,较为客观。目标游离评价是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评价类型,它要求脱离预定目标,重视课程与教学的所有结果,包括非预期结果,其评价重点由“课程计划想做什么”转变为“课程计划实际做了什么”。外观评价模式是一种对课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描述和判断两个主要的操作过程,不仅要看一个具体的课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要重点分析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CIPP评价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输人(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IPP由斯塔佛尔比姆及其同事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并于21世纪初补充和完善。即将成果评价分解为: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可应用性四个方面=CIPP模式是较为成熟的方案评价模式,其阐述较为详尽,设计较为周到。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范例教学模式是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是一种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范例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马丁?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通过“个”的认识,达到“类"的认识,进而达到規律性的认识,最终通过自身体验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自觉能动性。故选C。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及媒体的使用等所进行的系统规划称为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概念的掌握情况。教学设计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教师有关下一步教学活动的一切设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
根据体谅模式,下述教例中对情境问题作出了成熟反应的学生是教师:如果你同别人说话时,一个你认识的人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学生甲: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学生乙:让他加入我们的谈话,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生丙: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学生丁: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
学生戊: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别当着他的面说这个话题了。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按照麦克费尔的观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建立在体谅的基本核心之上。对于道德发展来说,给机会表达隐藏于心中的敏感点,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营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使猜疑、谨小慎微、提心吊胆、敌意在课堂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学生丁和学生戊对教例中的情境作出了成熟的反应。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学生义务的掌握情況: 属于记忆类的知识点。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I.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II.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III.教师劳动的成效具有滞后性
IV.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察举制度是汉代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汉代初期官员的选拔补充采取“征辟异才”或“贡举贤良方正”的方法,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令各郡国在所属吏民中察举孝廉、秀才,明确提出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为标准来选拔官吏,并且不断完善汉初的察举办法
国子学始立于
西晋咸宁二年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以后国子学制度逐步得到了发展=故选A。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开讲会风气之先的是南宋的朱熹和陆九渊。到了明朝中叶之后,随着东林书院《东林会约》的制定,讲会之风大盛。书院通过“讲会”,把书院的讲学活动扩展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促进了学术的交流,也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大都授是汉代太学的集体上课形式;下帷讲学与转相授受都是与董仲舒办私学相关的典故,前者是为了集中精力,在讲学时讲台前挂上帷帐,或者人多教室紧张时以帷帐为墙,称下帏讲学;后者是汉代私学的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髙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董仲舒亦用之。
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提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王夫之,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继善成性,二是可以改变青少年时期因“失教”而形成的“恶习”。人性“日生日成”“习与性成”,即人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的生长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很明显,在王夫之看来,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蔡元培,中国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造就“完全人格”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黄炎培在1913年发表了《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改革普通教育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国民政府颁布了《师范学校法》《职业学校法》和《中学法》,废止综合中学,将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分别设立,而高中不分文理科等。
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本题考查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教育目 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 “寓学习于游 戏""学习即回忆”是柏拉图教育思想的重要观 点和命题,熟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考生应该不 难选择。
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
15世纪末,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形式主义化的标志是西塞罗主义。
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 教育思想,尤其是二者对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关 论述的掌握程度。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 他把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 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 条“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 齐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知识的唯一 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唯一真实基础,因而 他将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即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20世纪意大利学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将每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三类: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所创立的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期间各种教育实验,尤其是对道尔顿制的基本原 则的熟悉程度。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帕克赫斯特主张,废除课堂教学、课程表和年级 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据此提出了 自由与合作的原则。所谓自由,是指在学习上, 不要用课时表作硬性规定,不给学生压力,允许 他们按自己的速度作出学习安排。所谓合作,是 指在学校中,学生应互相交往,互相帮助,共同自 由生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的新型中学是综合中学。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乌申斯基(1824—1871)是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财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这一段表述是乌申斯基积极呼吁创办教育系的著名言论。故选A。
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志性著作是
本题考查考生对杜威教育理论发展及 其教育代表作的了解程度。杜威最具影响的教 育代表作有《经验与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 〈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其中,《民主 主又与教育》最集中、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因而该部作品是杜威教育理论成型的标 志性著作。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强调复杂情景和真实学习任务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结果,而是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联结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牢固联结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等特征,强调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具体可感知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人本主义理论从人性论、自我实现理论以及“患者中心”出发,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在学习“gas一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
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系统。
近年来,一些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这种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研究的
从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进来看,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教育研究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形成了经验一分析的研究范式;20世纪以来,在是否采用科学实证的研究范式成为人们评判教育研究科学与否的标准的同时,也反思这种机械分析方法的弊端.遂产生了社会批判范式、诠释一理解范式等现代研究范式;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领域出现了从简单性科学向复杂性科学的转变,反对经典科学化繁为简的线性思维方式,提出了复杂的、非线性的思维。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也借鉴这种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开始关注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非线性特征及其中潜在的、无序的和偶然的因素,被看成是带有某种后现代特征的研究范式
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教育年鉴通常汇集了一年内的重要教育时事以及有关教育领域的数据统计资料,题干中说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教育年鉴
在非结构参与式观察研究中,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按照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法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按照观察的实施程序和方法,可以将观察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最适宜采用的记录方法是事件取样记录法、时间取样记录法和行为检核记录法;非结构参与式观察最适合采用的记录方法是日记描述记录法。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的优点是更有利于研究深层次的问题。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和选项Y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教育研究通常应遵循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以及伦理原则等。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应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应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的价值,既不能任意夸大,也不能贬低研究结论的价值。
在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某统计量为—1.5,该统计量最有可能是
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教育研究报告一般是由题目、前言、正文、结论与建议和附录五部分构成。通常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如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原始数据、观察记录等)附在报告后面,即附录部分。
您目前分数偏低,基础较薄弱,建议加强练习。